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位推动下,全市文旅产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呈现全市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动力显著增强,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指标稳居全省前三位。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7月份,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引领、带来新动力。下面,我就《行动方案》内容为大家做一下解读。
首先,介绍一下《行动方案》制定出台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全面落实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打好新一轮走在前列主动仗的务实举措。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每年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成为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9月份,烟台成功承办了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得到各级参会领导、嘉宾和媒体的高度评价。省委李干杰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这次大会取得良好效果,要乘势而上,巩固成果,做大做优做强文旅产业。”《行动方案》的出台与实施,是对省旅发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体现了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区”之一的高度站位和行动自觉。
第二,这是深入落实市委“1+233”体系部署、彰显文旅新担当的快速行动。市委构建的“1+233”工作体系,对提升滨海黄金旅游带、加快五个重点区域旗舰型旅游项目建设等文旅重点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工作遵循,明确了发展目标。《行动方案》的制定出台,是对市委“1+233”工作体系工作部署的迅速落实,通过实施文旅提升三年行动,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放大文旅产业综合带动效应,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贡献文旅新力量。
第三,这是适应“十四五”发展新要求、加快烟台文旅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将文化建设提上了新高度。新起点、新态势、新期盼,对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行动方案》的出台实施,是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借势成功承办旅发大会,加快提振产业、提升城市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亮点特色。
《行动方案》对标省委、省政府对烟台“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的要求,紧密结合烟台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配套措施,是“十四五”新阶段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指导性文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思路目标,提出到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13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三。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分别从空间布局优化、主体要素提升、文旅产品提升、文旅消费提升、城市品牌提升、公共服务提升“1个优化、5个提升”6个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文旅用地用海保障、加大文旅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文旅发展促进机制4条保障措施。
《行动方案》的亮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新”:
一、着力构建全域新格局。近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两核一带”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方案》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深化,提出了“两核引领、两带贯穿、三高隆起”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体现海陆统筹、城乡统筹的新发展理念,彰显落实经略海洋、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烟台实践”。主要通过大项目带动、优势业态培育、特色产品打造、文旅消费促进、设施服务提质,建设芝罘湾都市休闲核、蓬长文化生态旅游核“两核”,仙境海岸旅游带、鲜美田园乡村旅游带“两带”,以及福寿文化旅游特色高地(莱州招远龙口)、滨海运动旅游特色高地(海阳莱阳)、田园乡村旅游特色高地(栖霞)“三高地”。
二、着力强化要素新支撑。坚持“建设一批、招引一批、提升一批”,增强“源动力”,培育“后发力”,提升“硬实力”。首先,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包括崆峒胜境、“耕海1号”二期、丘山谷康养小镇等55个在建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瞄准强企大企招商,市县一体、优化政策、创新思路抓招商,重点在芝罘仙境、莱阳丁字湾、莱山植物园区域、福山夹河新城文旅产业园、蓬莱西海岸五个重点区域实现旗舰型项目突破。第三,着力培强做优企业主体。放大国有资本集聚效应,组建市级大型文旅集团,打造文旅投资融资、资源开发、项目运营、营销宣传的市级统一平台。以A级景区创建和国有景区改革为抓手,着力丰富体验内容、激活“二次消费”,促进景区精品化发展。充分释放加快五星级酒店发展的政策红利,大力培育高品质滨海度假酒店,积极发展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特色精品饭店,加快住宿业品质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三、着力推动产品新提升。放大海洋、葡萄酒等特色资源优势,立足疫情常态化态势下市场新需求,深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打造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科技旅游八大特色优势产品集群,打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体验多样的产品体系。聚焦落实市委“1+233”体系部署,重点做足海洋、乡村文章。做足“海”文章方面,以滨海黄金旅游带提升为重点,海岸、海上、海岛多点发力,全面升级滨海游、海上游、海岛游,打造国际度假海岸、葡萄酒海岸。海岸,加快提升8处现有国家(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支持开发区金沙滩创建国家级度假区,叫响“海岸之路”自驾游品牌;海上,提升市区滨海游、崆峒岛环岛游、长岛观鸟游等海上游品质;海岛,“一岛一品”加快长岛、养马岛、崆峒岛等海岛旅游开发,打造北方独树一帜的度假海岛群。做足“乡”文章方面,突出乡村文化兴、产业旺、环境美,实施乡村记忆、乡村后备箱、村庄景区化、民宿精品化、节庆品牌化工程,打造鲜美田园休闲体验“廊道”,持续促进乡村振兴。到2023年,打造景区化村庄6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文化旅游小镇10个。建设精品民宿和民宿聚集区,到2023年全市三星级及以上精品民宿达到30家以上。
四、着力激发消费新活力。去年我们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促进文旅消费、扎实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是《行动方案》的重点内容。首先,持续丰富品质消费体验,我们将常态化举办文旅消费季、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海岸音乐节等品牌节庆活动,配合节庆举办每年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打造全域全季、惠民乐民的文旅消费盛宴。第二,全力激活夜间文旅消费,加快提升“一带十一片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培育夜市街区和网红打卡地,积极创建文旅消费试点县、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等省级国家级品牌。第三,持续优化文旅休闲环境,完善文旅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烟台文旅云”,实现线下“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线上文旅服务“随身随心享”。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持续打通陆海空交通“大动脉”,畅通“公交+单车+慢游”交通“微循环”。
五、着力促进城市品牌新升级。第一,完善文旅品牌体系。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市级文旅品牌为引领,整合国际葡萄酒城、京剧码头等城市名片,聚焦县域品牌、节庆、文创、文化、线路 5个重点梳理整合县域特色品牌,打造一体化文旅品牌体系。第二,打造特色产品体系,从需求端和资源端双向着力,立足当前推出即时呈现特色产品,满足疫情防控态势下新需求,着眼长远研究产品打造模式,对全市休闲产品体系作出系统和长远规划。第三,讲好烟台故事。依托各级各类媒体、19处文旅推广中心、“烟台文旅云”,构建多元化宣传推广矩阵。创新形式,组织赴重点客源城市开展烟台文旅推广周活动,策划海岸直播秀等事件营销活动,讲好烟台故事,传播烟台声音。
最后,我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落实保障措施。
《行动方案》确定了人才、政策、机制方面的保障措施,强化落地落实,保障实施成效。人才方面,组建人才联盟,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人才政策,举办文旅技能大赛,成立旅游智库和旅游院校联盟。政策方面,推出了用地、金融、品牌奖励等多领域扶持政策,包括: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建设文旅项目,鼓励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根据相关专项规划用于发展文旅产业。对投资2亿元以上的民宿聚落、5亿元以上的文旅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适当放宽小微文旅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率可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加大文旅示范品牌创建奖励,对成功创建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奖励500万元,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夜间文旅聚集区奖励100万元,五星级酒店奖励100万元。机制方面,各区市参照市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模式,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凝聚市县推进合力。建立重点景区联动机制,推进胶东经济圈重点景区信息共享、客源互送、门票互惠,助力构建胶东一体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我们将坚决落实市委“1+233”工作体系部署,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会同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入抓好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文旅动能,丰富文旅供给,优化文旅服务,为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