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职能 医院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立足“中医特色鲜明、服务品质卓越、区域辐射突出”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共建工程,打造“国家级专家领衔、区域协同联动”的中医药诊疗新高地,全力建设省内一流的中医医院,让千年岐黄智慧温暖每双手,用实实在在疗效赢得百姓心。 历史沿革 龙口市中医医院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是全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是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医联体合作医院,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烟台护校教学医院。 2023年3月,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新院区占地面积59.64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00张。 诊疗项目 以新院搬迁为契机,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1项。其中,外科胆道疾病三镜/四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胆道子母镜、胰管镜)治疗技术、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狭窄、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微创治疗技术、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十二指肠镜+子母胆道镜联合治疗技术、内镜下胆总管肿物活检术、肛肠科吻合口瘘结肠镜下切开联合挂线切除术、手足外科下肢慢性创面的标准化治疗、踝周囊肿的镜下治疗等技术实现省内领先;外科3D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术、双镜联合胆囊息肉切除保胆术、双镜联合胆囊取石保胆术、3D腹腔镜下超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单孔胆囊切除术、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腹腔镜单孔阑尾切除术、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内镜下肛乳头肥大切除术,手足外科臂丛神经探查修复术填补龙口市区域空白。 科室部门概况 新院搬迁以来,医院坚守“办人民满意中医院”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省内领先的中医重点专科,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目前,医院共有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1个、山东省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专科2个、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3个、烟台市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6个、烟台市县域中医药优势专科1个,8个科室入选齐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 二是着力拓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以“五个全科化”为抓手,积极推进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落地实施。现有中医药优势病种37种,临床路径26个,着力拓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55项,实现中医药特色全覆盖。各病区均按照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配备了14类、38种中医诊疗设备,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特色优势,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是大力实施攀高联强牵手合作计划,打通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医院搬迁以来,纵深实施“攀高联强牵手合作计划”,打通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分别与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及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医院;与三甲医院建立专科联盟41个;开设国际知名专家傅传刚,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高树中、连方等名医工作室25个、传承工作站4个、科研分中心3个。医联体合作打通了京、沪高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的通道,共建范畴涵盖医院所有重点学科,持续优化和扩充优质医疗资源,确保重大疾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切实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落到实处。 设备人员概况 医院共有职工758人,其中高级职称92人,硕士研究生73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2人、烟台市名老中医专家1人、烟台市名中医药专家5人;配备美国GE128层螺旋CT、西门子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GE核磁共振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80多台(件),综合硬件配置达到国内同类二级中医医院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