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情况
乘坐38路公交车至庙后中学站点下车西行20米到达。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344名,在校教职工53人。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67.38亩,校舍面积7282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7.53万元,图书约21000册。
办学特色
一、首抓德育工作,发挥保障作用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校长统筹,政教校长亲自抓,具体抓。德育机构健全,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做到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抓住节日契机,以多样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思想品德课联系生活实际,各科教学均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利用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学生一日常规遵守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细化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把教学过程管理作为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来抓,切实地把管理措施落实到“教学五认真”的每个环节上,在“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上大做文章。 1.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集体备课要求,讲究备课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教师必须先周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备课时有中心发言人,有详细的讨论、研究、发言记录。 2.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凡是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都按照要求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全体教研组成员认真听课,课后大家共同研讨、探究。领导班子成员听课30节以上,教师互相听课均不少于10节。 3.坚持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化。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的备批改、听评课记录、学生作业、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学期、年度考核。 4.重视了教科研工作。学校建立教科研室,积极开展以干部、教师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为工作目标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三、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学生管理 学校要求广大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我们利用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同学、讲求诚信,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班会、专题教育活动、黑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增强教育实效。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政教处牵头,学校组建了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组,由各班的班干部和团干部组成,每天检查各班的清洁卫生、课间秩序、眼保健操等,打出分数,并张贴宣传栏。 3、做好对后进学生的跟踪督促教育工作。党支部、校长室针对各班的情况,将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育,从《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入手,规范、强化后进学生的行为。 四、强化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抓好师生安全法制教育、食堂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内部治安、校园周边治安、矛盾纠纷排查等相关工作。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签定安全责任书,建立治安防控网络;完善食堂卫生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有效控制在校生违法犯罪、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和学生在校活动安全事故等事件的发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师生的安全,打造平安校园。
师资水平
学校教职工总数53人,专任教师数53人,其中大学及以上教师53人,占比100%。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8人,占比71.7%左右。市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10人,特级教师1人,烟台市名师名校长1人,烟台市学科带头人1人。
历史沿革
1988年,落地建成“栖霞县庙后乡中学”。2011年4月,更名为“栖霞市庙后中学”。
专业设置及特色
学生就业情况
荣誉奖励
学校连续四年被烟台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 2022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2023年1月,被评为“2022年度全市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3月,被评为“栖霞市教育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其他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