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有专职劳动教育教师 1 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 6 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东篱园,用来进行农业种植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3 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1-5年级每周 1 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劳动课教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进行教学活动。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课程开发方面
一是依托家庭,开发培真家务劳动清单课程,实施家务 劳动契约制,让劳动真实发生。我们分年级设计家务劳动清单:一年级学习整理房间,二年级学习清洗简单衣物,三年级学做水果拼盘,四年级学做家常菜,五年级学做修理工。学校倡导学生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利用学校公众号“数智南山”中“数智劳动”栏目让学生拍照打卡,努力提升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养成学生的良好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强化责任担当和感恩情怀。
二是依托学校,开发培真校园劳动课程,实施校园劳动申领制,让劳动真实发生。
培真劳动种植课程——依托东篱园劳动基地,我们开发了《东篱园里的菊文化》《跟着课本去种植》等培真劳动种植课程,让学生掌握田间种植技能,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劳动之美,体悟“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
要躬行”的道理。
培真劳动技能课程——寻脉百年校史,开发了源自南山路小学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槌叮咚——棒槌花边技
艺》特色课程;此外,还开设面塑、拓染、绳编、绒绣、木版年画等 11 个劳动实践类社团课程,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培真劳动服务课程——开发校内“培真劳动岗”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申领一些身体力行的校内服务劳动,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精神。
三是依托社区,开发培真校外劳动研学课程,实施校外
劳动打卡制,让劳动真实发生。
学校开发了“山东省优秀研学旅行课程”《探秘大马路 56 号》《探寻时间之旅》《探寻胶东红色印记》以及《探秘文物里的烟台》等“探”系列研学课程,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与劳动实践并在“数智劳动”上打卡,旨在让学生在 研学中感受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帮助其了解 家乡、热爱家乡,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4万元,用于劳动实践园——东篱园的平整土地、施肥、购买劳动工具以及蔬菜种子和农作物小苗、奖励劳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等,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
四、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1-5年级选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及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为教材进行教学。
五、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芝罘区南山路小学对劳动教育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 1895 年的花边女子学校,是烟台第一所工读小学堂,也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校企合作办学”的肇端。1953 年,劳动教育进入南山路小学的课堂。1992 年 8 月 15 日,学校的“劳动最光荣”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2024 年《中国教育报》走进学校报道学校传承百年非遗“棒槌花边技艺”的实践活动……
新时期,学校以培真文化为引领,坚守“让真实发生”的教育价值追求,积极构建源于真实生活的“培真劳动”特色课程体系,打造“让劳动真实发生”的“培真”劳动新样态,让学生真劳动、真成长!
(一)依托“培真”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一方面,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东篱园”,让学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真知”。一是以开发东篱园的“三块田”为抓手,通过“王爷爷的示范田”“真少年的试验田”“培真探究田”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感受田间劳动的快乐。二是邀
请农业局专家进校指导。学生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叔叔阿姨们的指导下解锁各种新技能:开沟挖穴、播种移苗、覆土镇压等种菜工序,体悟“劳动最光荣”。三是举行东篱园首届劳动实践丰收节,随着东篱园小导游的讲解,学生了解了东篱园里二十四节气文化建设的故事、雨水收集箱的创意故事等;学习了采摘辣椒、丝瓜、茄子……在出力流汗中感受田间劳动的快乐,体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另一方面,依托校外劳外实践基地北极星博物馆、张酒文化博物馆等,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3 年 10 月,学校携手黄务小学,长岛第二实验学校以及北长山中心小学,在烟台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进行了一场“跨越黄渤海的‘探寻时间之旅’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在研中学、学中悟中感受到了钟表里的工匠精神和博大精神的钟表文化,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以本次活动为主题,学校还参评了烟台市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并获一等奖。
(二)开发“培真”系列劳动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基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域和“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申领制、校外劳动打卡制”三条
路径在“真情境”中落实课程实施。
二是开发了三大系列二十三门课程。“培真”家务劳动课程——一年级学习整理房间,二年级学习清洗简单衣物,三年级学做水果拼盘,四年级学做家常菜,五年级学做修理工,提升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养成良好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培真”校园劳动课程——依托东篱园劳动基地开发《东篱园里的菊文化》《跟着课本去种植》等培真生产劳动课程。依托社团课程开发了源自南山路小学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槌叮咚——棒槌花边技艺》特色课程,以及面塑、拓染、绳编、绒绣、木版年画等 11 个特色劳动技能社团课程。依托 23 个校园“培真劳动岗” 开发“培真” 服务性劳动课程。
“培真”校外劳动研学课程——开发的“山东省优秀研学旅行课程”等“探”系列研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厚植爱家爱国情怀,提升其综合素养。
(三)打造“培真”三习劳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成长。
依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结合学生成长 规律,我们探索实施了“三习”劳动课堂教学模式, “三
习”指的是研习——练习——习得,“‘三习’劳动”是指在探究中研习基本知识,在训练中练习基本技能,在实践中习得素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习得情感、能力及创新精神,习得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在“三习”劳动课堂模式引领下,我们打造了《学泡茶》《做校运会志愿者》《学习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稀布织法》等“三习劳动”经典课堂,并在省市区级优质课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构建“培真”劳动智慧评价体系,让数智技术赋
能学生更好成长。
学校发挥新一代数字技术优势,探索实施课上+课下相结合的“两平台”云端劳动评价模式。一是让“劳动教育云平台”赋能培真劳动课堂,让课上劳动评价实效清晰可见。我们通过“劳动教育云平台”构建劳动课堂新生态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实施评价,让劳动教育评价看得见、摸得着。二是让“数智南山·智慧劳育”赋能培真三大劳动机制,让课下劳动评价提质增效。学校以劳动任务群和烟台市家务劳动清单为依据,将劳动教育与班级评价、学生个人素质评价、争章活动相结合,采用“四段三联动”的方式予以推进,打造数智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劳育”课下“培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推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培真”劳动课程总目标的达成。
六、学校劳动实践周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7日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掌握生活技能
孩子们要从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与对象:一至五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
一、二年级:学会分类整理生活、学习等用品,学会收拾碗筷、擦桌子及摆放椅子,掌握系鞋带、叠衣服、扫地、拖地,洗碗、清洗简单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
三、四年级:学会刷碗、洗衣服、独自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识常见蔬菜、肉类,学会清洗、切瓜果蔬菜,主动分担家务。
五年级:做好自己房间的卫生清理、物品归整等;了解饮食方面的知识,上网或向家长学做一道美食,为家里的餐桌添一抹温馨。
活动二:校园种植活动
(参与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
学校开辟了东篱园劳动实践基地,四、五年级各班级学生认领绿“培真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各班级自行准备蔬菜种子,开展植物种植活动。班主任加强本班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利用劳动课讲解种植方法,认识各种农具。学生定期为植物浇水、施肥、写出种植劳动日记,感受呵护生命成长的喜悦。
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家庭中进行种花、种蔬菜等种植活动,用心观察,细心呵护,并利用图片、文字、表格等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写一写种植日记,记录种植心情,留下劳动的美丽瞬间。
活动三:自我服务快乐多
(参与对象:一至五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
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教室内的卫生,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整理清扫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认领绿植并进行养护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依托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动手操作,灵活掌握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四:学习美化生活
纸盒、塑料瓶、纽扣、旧衣服、边角木料、水果皮……我们的智慧和巧手可以让它们来个“大变身”,用它们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亮丽色彩。
(参与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
和家人一起来一次手工制作,将家中的废旧物,如衣物、书报、玩具等重新组合,变废为宝,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件简单的工艺品或科技小作品来美化生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活动五:向劳动者致敬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的确如此,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来源于劳动。你也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崇敬和赞美吧!
(参与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
以手抄报、绘画、书法、贺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对劳动者的尊敬和感恩。
(三)评价与奖励
日常劳动卫生与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相结合,纳入常规先进班评比;评选“培真劳动小能手”、优秀劳动班集体,成绩纳入常规先进班评比。劳动实践月有关活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展示。
劳动源于生活,它必须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南山路小学“培真劳动”的主旨就是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学生真劳动、真成长,努力培养“五育并举”“向善向上”的南山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