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
你知道吗?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蚊子!按蚊、伊蚊、库蚊……
那你还知道吗?蚊子可以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丝虫病……
所以,世界蚊子日不是用来纪念蚊子的,而是为了提醒大家当心蚊子叮咬,谨防蚊媒传染病。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是指以蚊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方式使病原体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并大量繁殖,侵害各器官、组织引起有传染性的疾病。蚊媒传染病的发病高峰与媒介蚊子的季节性消长密切相关。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登革热和疟疾。
什么是登革热和疟疾?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等。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但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国际旅行入境人员的增加,仍面临着输入性疟疾的威胁。
感染登革热、疟疾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登革热 | 疟疾 | |
病原体 | 登革病毒 | 疟原虫 |
潜伏期 | 3-15天,通常为5-8天 | 间日疟和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3-15天,三日疟为24-30天,恶性疟为7-12天 |
主要症状 | 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在发热5-8天后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等出血表现。 |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大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发作多次后可伴有肝脾肿大和贫血等体征,重症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
如何做好预防?
1.清除家中的媒介蚊虫孳生地。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2.外出旅游、务工时,注意查看目的地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流行情况,掌握防护知识。
3.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国家和地区尽量避免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长袖衣裤,及时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被叮咬,夜间休息时采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4.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流行国家和地区旅游或务工时,或返回本地后,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就医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
5.居家或住院治疗时,也需做好防蚊隔离,包括使用蚊帐和纱门纱窗、穿长袖衣裤、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