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人会选择去户外运动,观赏名山大川的美景。然而,外出游玩就会伴随着被昆虫咬伤风险的增加。蜱虫正是野外常见的一种昆虫,蜱俗称壁虱、草爬子、狗爬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吸人血。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蜱的嗅觉极为敏感,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爬到1米高的树叶或草尖上等候觅食,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人和动物的身上,伺机吸血。吸血时可给人体注入麻醉剂,无痛痒感,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吸血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能达数天之久,蜱虫吸血后体积可增大几十倍。如果吸血的蜱虫携带有病原体,则人体就会有感染的可能。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甚至可能会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如何预防?
(1)减少蜱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穿浅色光滑的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
(2)户外活动前防护。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或可购买使用氯菊酯处理过的衣服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羟哌酯、驱蚊酯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而进入室内,也可能已叮咬在人体而未被察觉,在蜱类易孳生的环境活动离开后,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自身身体,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外出回来后及时淋浴可及时发现附着在身体的蜱,减少感染蜱传疾病的风险。
如何处理?
(1)若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虫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拔取,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干净的小号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如无把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处理
(2)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