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构建“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2025年实现天然气“东气西输”

日期: 2024-05-23 16:44      来源: 水母网

字号:

5月22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链式发展”主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发展改革委、莱州市、海阳市、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公司的领导介绍了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烟台市将充分发挥清洁能源资源领先优势,全力将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构建“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2025年实现天然气“东气西输”。

推动清洁能源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清洁能源产业链链长王松杰介绍说,烟台清洁能源产业正迈进发展的快车道,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新突破,踏上新台阶,创出新模式,打造了新名片。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烟台市发展改革委通过走访本地企业和市外企业,为关联产业扩张创造条件、为项目顺利投产奠定基础,与华能、中国林业等多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上海锅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国电投核能总部运营中心将于今年建成,后年投入运营。成功引进东方电缆深远海高端海洋装备系统北方基地项目,与位于蓬莱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的东方电气叶片、上海电气主机、大金重工塔筒等项目联合形成了风电产业链生产销售闭环。

王松杰说:“当前重点谋划建设596平方公里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其中重大引领性项目——新一代电池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168亿元,项目建成后,磷酸铁锂、人造石墨等核心材料生产能耗可比同行业分别降低30%、70%,将开辟万亿级市场需求规模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赛道,形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

当前烟台按照清洁能源供给与产业平衡和安全为本的原则,以“虚拟电厂+区域储能中心”软硬结合的形式,打造新型能源互联网城市。2023年11月22日,东方电子建成的国内首个城市级数字化虚拟电厂正式投入运行。建设区域性储能中心,在烟台市“东西南”三个区域有序投资建设电网负荷侧、大规模、区域性、本质安全的独立储能中心。

2023年,烟台成功举办首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出总投资6248亿元的200个优质合作项目,面向全球寻求技术、资金、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展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烟台“样板”,烟台成为两年一届大会的永久举办地。

王松杰说:“今年8月份将接续举办全国生态日山东主场活动暨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我们将邀请300多家企业,在会上将发布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重要事项,推介一批绿色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交流一批绿色低碳典型经验”。

定期举办“亲清发改会客厅”,围绕新能源产业等领域组织座谈,为企业纾困解难。目前已举办13期活动,邀请465家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参加,推出363个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项目和47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促成31个项目合作,吸引民间资本109亿元。

2024年,烟台提出清洁能源产业“开新局、强产业、谋突破”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链式发展,成立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协会,促成新一代电池材料低碳产业园、上海锅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天然气贸易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围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推动核电技术及装备、拓展海上浮式光伏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氢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编制《烟台市新型储能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将烟台打造成为“北方储能之都”。探索LNG冷能的多场景应用等。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链,依托国电投核能总部、上海核工院北方分院等科创平台、央企总部建设,汇聚一批高端管理、科技创新类人才等。

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在发布会上,莱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钢说,莱州市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备无可比拟的先天条件,现有陆海风电、陆海光伏、新型储能、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门类,正在规划绿电制氢等清洁能源项目,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310万千瓦,是烟台乃至全省能源门类最齐全的县级市之一。

围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这一目标,莱州力争到2026年,把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打造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风光电站建设。结合莱州湾海上养殖、土山盐场发展和光伏电站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海陆风力发电机组,建设风光渔盐互补模式,推进风光同场电站建设,实现风光渔盐协同发展,提高海洋牧场和盐场地块综合利用效率。

优化提升电网消纳能力。加快推进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实施输变电、汇流站工程,建设烟台区域储能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市海陆风电、海陆光伏等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

积极招引装备制造项目。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和涉能配套等4条产业链,突出核心组件、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高端海缆生产基地、异质结电池组件、绿色氢能链示范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提高清洁能源装备省内市场配套率。

强化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依托港口、园区及周边风光储优势,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重点推动银海化工园区产业项目与绿色甲醇、绿电制氢、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联动发展,实现自发自用、就近消纳,打造绿色低碳化工示范园区。

预计2035年发电近2000亿度

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已写入《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山东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梁景俊说,创新区能源富集、腹地广阔、滨海临港、交通发达、区位突出,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呈现提质、扩量、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园区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升。未来,该区域将成为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烟台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重要支撑。预计到2035年,区域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可突破3000万千瓦,年发电近2000亿度。丁字湾拥有四种类型核电机组,在核能供暖、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海阳核能供热是“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已成功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为全国清洁取暖贡献了“山东经验”;海阳核电站年可直供104万吨、0.7兆帕、210℃工业蒸汽,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投运了世界首个水热同传示范工程,已连续3年为核电专家村近2千人同时供热供水。围绕新型能源体系与产业链条,中核、国电投、中电建、中车、华能、华润等10余家央企积极在海设立各类子公司、分公司20余家,聚焦核电安全壳、结构模块、钢结构、风机主机等核心装备生产,同步配套检修运维服务。

结合海阳市绿电蒸汽、产业集聚、要素富集等优势,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坚持园区与产业协同发展,招引与培育相互结合,围绕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核能综合利用高标准规划了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东方航天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核工业蒸汽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着力提高园区承载“硬实力”。

将加大在烟清洁能源投资力度

此次新闻发布会,还邀请到了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宏生,他在发布会上表示:烟台市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打造中国核能第三极与清洁能源高地的重中之重。

目前,国家电投在烟台地区共有二级单位4家、三级单位18家,清洁能源在运总装机达到330万千瓦,集团内涉核企业累计在山东采购合同总金额达392亿元。

据了解,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已安全稳定商运五周年,成为世界首个发电破1000亿度的三代核电项目。

截至2024年4月,“暖核一号”项目五个供暖季累计提供零碳热量901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676万吉焦热量。后续,国家电投结合机组建设及区域需求,将持续推进核能供热技术迭代升级,使核能供热惠及更广的区域和更多的百姓。

在海上,国家电投先后建成半岛南3号、半岛南V场址等海上风电项目,在运80万千瓦,核准60万千瓦,已签订开发协议340万千瓦。规划建设270万千瓦海上光伏,目前已建成国内首个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HG34实证项目已实现离网发电。

在烟台市相继揭牌成立“一院三中心”(上海核工院北方分院、核能大修中心、运营标准化中心、备件中心),并推进实体化运作,进一步完善、做强“国和”系列设计、采购、技术服务产业链条。目前三大中心集中签约合同金额已达25亿元。

据郝宏生介绍,国家电投将进一步加大在烟台的核电、风电以及海上光伏等清洁能源投资力度,继续放大国家电投在烟项目以及产业链带动作用。自海阳核电落地烟台以来,国家电投已与山东省内企业签订设备、服务等相关合同金额超112亿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超过316亿元。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切实做到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长输管网公司、核电企业等的多方共赢。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