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连续三年省内考核列第一档次“烟必行”服务品牌熠熠生辉

日期: 2024-05-23 16:42      来源: 水母网

字号:

5月21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烟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体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烟台市锚定“全国一流”的工作定位,聚焦“本质优化提升”,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烟必行”营商环境品牌,全市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省内营商环境考核列第一档次,连续三年获得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考核第一名;在2023年度山东省政务公开工作评估考核中,我市也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获评2023年度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地级市。

干部变“保姆”

优化服务多点发力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软实力。2023年,烟台市高标准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取得丰硕成果。“这一年,烟台围绕创新提升、服务企业、智慧监管、减证便民等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突破万亿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政府副秘书长范仲利介绍。

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烟台市先后打造了“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智慧人社”等一批在全国、全省领先的创新亮点。特别是聚焦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金融信贷、产业生态、人才用工、工程审批、法治环境五大方面,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针对3000多家重点企业,匹配1800多名领导干部作为服务企业专员,由市领导和3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每月走访调研、召开例会,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1万余个。开通“政企通”企业服务专线。贯通“即时响应”组织网络,优化“提速办理”运转流程,强化“问题解决”工作机制,累计解决企业诉求4.17万余个,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办《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刊发,去年全省企业诉求“2115”解决机制现场会在烟台召开。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各市长、部门主要领导“面对面”为企业解读政策、答疑解惑,2023年累计开展交流活动42次,近300名企业家参与。

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线上备案、自动匹配、扫码入企、线上检查、结果互认、码上监督”涉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实现涉企检查“阳光运行、无事不扰”。2023年以来,累计减少重复检查3.4万多次,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办《电子政务工作简报》刊发推广,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四大最佳案例。锚定“凡是在烟台市辖区内政务服务活动中产生的证明材料及结果一律不允许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的工作目标,连续两年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对市县两级2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减证办”“免证办”。2023年,1.3万多项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材料减免近1.4万项。

聚链实施六大行动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制造业是烟台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也是推动烟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近年来,烟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工业经济实现新的跨越。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产值9722.4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利润总额居全省首位,为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我市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力争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烟台工业体量。”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正功介绍。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以五个显著增强为标志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聚链实施六大行动,即优质项目支撑行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协同创新引领行动、数实融合赋能行动、园区承载提级行动、要素资源保障行动。同时,突出产业链式发展,围绕产业链项目、企业创新发展和规模发展、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8个方面给予支持。完善服务推进机制,构建产业垂直生态。由链长牵头推进,主责部门靠前主抓,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融合,构建产业链垂直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依托“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群。

在统筹各种要素资源,助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快速发展方面,我市组建了要素保障创新议事协调机构,成立了要素保障创新联席会议。2023年,共争取省重大项目44个,其中40个省重大建设类项目已解决土地指标1.6万亩;累计争取982亿元专项债券资金;27个项目获省部门节能审查批复,获批能耗总量259万吨标准煤。

“今年我市将持续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争取为入选的42个省重大项目解决土地指标约1.9万亩。”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吉鹏介绍。烟台将用足用活政策性金融工具,科学安排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定向开放、授权开放管理制度,推动公共数据流通。市要素保障创新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要素瓶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实现“四证齐发”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水平的政务服务,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烟台创新推出“管家式”项目审批机制,累计有40余个重点项目实现“四证齐发”。深化市区联动审批,主动靠前服务市属国企改革,累计为322户市属企业提供了高效审批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与全市71个建行网点开展合作,将63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网点办理。

“我市将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由‘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刘健说。烟台市将建设政务服务综合体,拓展增值服务内容,一站式提供政策、法律、金融服务等。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企业服务专区,在全市推广“一拍共享、一照通用”等材料减免服务场景,打造便捷高效的“1530”政务服务圈。探索实施“区域融合发展、政务服务先行”,打造品牌联动整体提升工作体系,将“烟必行”品牌作为城市形象“新名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忠杰介绍,今年,烟台市制定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依托“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加强对涉企执法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下步,烟台市将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全面落实10个领域府院协调联动,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法律进企业”等点单式普法活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等方式,合力排查化解涉企纠纷。升级“130”烟台行政复议模式,突出纠错案件结果运用和典型案件类案指导,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维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烟台市多措并举促进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1032.6亿元、增长3.6%。“今年我市将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商务局副局长曲宁介绍。我市将强化政策赋能,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会参展,鼓励中小企业上线营销、集体出海。全力推动“区域性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实施自贸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2.0版,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个以上,打造一流对外开放新高地。

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