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数据库_烟台市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_烟台市 > 烟政办字
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2024-10378 主题分类: 政府组成部门,其他
成文日期: 2024-05-21 发布日期: 2024-05-21
发文机关: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烟台市 设计 创新 统一登记号:
标题: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方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方案的通知

烟政办字〔2024〕35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方案


为推动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烟台设计影响力与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将设计、创意、文化、时尚、创新、创业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融为一体,积极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以下简称“设计之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照“设计之都”创建标准,聚焦工业设计强链赋能、创意设计激扬文化、绿色设计持续发展,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融入产业聚合发展、设计生态培育、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牌打造等各个领域。到2025年,全市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明显,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创建成为设计领航、品牌响亮的“设计之都”。

(一)设计产业持续壮大。到2025年,持续建设世界设计公园、烟台工业设计小镇、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设计园区10个以上,聚集设计相关企业、机构等600家以上,培育在全国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机构10家以上,全产业链设计服务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设计能力明显提升。构建设计创新载体梯度培育体系,提升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能力,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以上、市级以上设计中心300家,发布推广优秀设计创新产品(作品)1000件以上,培养优秀设计人才2000名。

(三)设计生态更加活跃。支持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设计机构建设,持续打造一批设计产业园区、特色设计街区、设计示范平台、设计创新孵化器等,推进有关驻烟高校、职业院校加强设计学院、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复合型设计人才培育梯队。

(四)设计氛围日益浓厚。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设计活动,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设计大赛、设计企业、设计团体和设计品牌,凝聚社会各界对设计的认同感,提高全民设计创新意识,扩大“烟台设计”品牌力影响力。

二、主要任务

(一)瞄准设计赋能重点路径,推进设计产业聚合发展。

1.突出工业设计强链赋能重点产业。对接全市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鼓励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及平台开展项目合作,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设计、全流程整合设计、全触点升级设计,打造一批设计水平领先的示范项目、设计产品,加强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广。推进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汽车、有色及贵金属、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设计能力提升,持续建设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杰瑞油气开发装备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高能级设计创新中心,导入行业优质资源和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功能、结构、外观等设计水平;加强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市制造业集成创新设计能力。加快提升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核心环节的设计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东方航天港、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行业的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设计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2.突出创意设计激扬烟台丰富文化。发挥烟台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锚地城市优势,依托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海防文化、开埠文化、工业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仙道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意设计理念,持续挖掘梳理烟台特色文化内涵,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以绒绣、剪纸、莱州草辫、麻姑岛手工皮雕、皮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与产业化配套能力,研发推广具有代表性的文博文创、非遗文创系列产品。发挥海阳大秧歌、招远金山佛谕、狮舞、只楚庙鼓、螳螂拳、芝罘咯鞭、蓝关戏、仙缘蓬莱水舞灯光秀等地方文化优势,引入设计资源塑造一批高水准的特色节庆活动、文艺演出、娱乐品牌以及相关文创产品,激发市民对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的消费潜能和参与热情。(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3.突出绿色低碳设计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丰富城市更新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内涵,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融入设计理念,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注重发展可持续性设计、循环设计、低碳设计,增加公共绿地、开放空间,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社区,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谋划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依托设计活化乡村地方资源、乡土乡情、文化遗存等,对农产品、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化、本地化设计,推动设计在文化传承、教育提升、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可持续发展中提供更多创新实践。(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提升设计创新源动力,培育良好设计生态体系。

4.壮大设计创新骨干群体。加强设计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支持企业建立设计研究院,成立设计中心或设计部门,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将设计相关业务分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意设计服务企业,为相关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鼓励设计骨干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设计向提供涵盖研发设计、流程设计、品牌策划等整体设计解决方案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建设计研究机构,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标准规范、咨询服务等支撑。培育支持我市工业设计、勘察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等行业专精特新企业、百强企业发展壮大。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企业、科研院所来烟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或共建设计研究中心等,补齐园林设计、市政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短板,提高烟台设计产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5.加强设计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橙色云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平台、烟台市智慧住建服务平台、烟台市海岸带生态环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搭建具备数字化验证、敏捷制造、原型开发等功能的研发设计与应用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与设计攻关;加强和完善检验检测、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设计工具、设计标准、计量测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发挥捷瑞数字、渤聚通、京东云、“招金·金色云”等互联网平台优势,探索众创设计、众包设计、云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网络化、数字化合作模式,促进设计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本地各级各类研究院、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中心等加强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管理、设计验证等基础研究工作。发挥烟台市工业设计协会、烟台市勘察设计协会、烟台市绿色低碳建筑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行业信息、设计工具、设计标准、柔性试制、产业化对接等服务,持续推进设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

6.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创业服务中心”等创业服务平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意设计人才创业提供便利化、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在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博非遗等领域大胆创新,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企业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7.健全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关驻烟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创意设计相关专业,提升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探索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推进黄渤海新区环东岛科教融合示范区等建设,加强与各类设计院校在人才实训、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扩大校企合作,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加强与本土高校、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交流合作,建立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等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并融入山东省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工程,拓宽设计从业人员发展路径。加强对市内设计领军人才、工艺美术大师、建筑工程大师等设计人才的培育挖掘和宣传推广。完善设计人才引进机制,为高层次设计人才落实人才政策,鼓励国内外设计人才来烟就业或开设独立品牌工作室,按照人才政策给予资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黄渤海新区管委、高新区管委)

(三)打造活力设计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8.规划布局设计空间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世界设计公园、工业设计小镇、长荣水泥厂文旅主题公园、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新浪动漫基地等重点设计园区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建设创意梦工厂、动漫影视、创意设计等集聚区。加强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名人纪念馆、艺术展馆、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城市艺术综合体、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加强各类文化艺术展馆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主体的合作,发挥更大公益与推广价值。宣传推广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亚东柒号文创园、淘金小镇、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设计街区等,营造城市设计文化氛围。建设环山路百年工业走廊,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业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和发展基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芝罘区政府、莱山区政府、高新区管委、蓝天集团)

9.提升新型城市设计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全过程,加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设计,注重在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重要广场、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区域规划设计、精心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更新设计案例和地标建筑,营造表达地域特点、文化优势的城市风貌。打造美观实用的“城市家具”,推动绿色智慧建筑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保存城市文化记忆,以设计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内在文化品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0.发挥海洋优势打造海洋设计新动能。充分运用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优势和基础,推广“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管理平台和深远海智能网箱,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推广“陆海接力”兼容模式,推进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发展,做到全时空水产养殖;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个,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依托中集来福士、京鲁船业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深远海渔业装备、海洋高端旅游装备制造,推广用好“蓝鲸1号”“蓝鲸2号”“耕海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之城。精心打造滨海一线精品旅游带和中心区都市休闲核、蓬长生态文化旅游核,策划仙境烟台四季漫游线路,培育海岛休闲游、邮轮游艇游、海洋牧场游、海钓游、潜水游、海上运动游等特色产品,推动“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升级,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四)打响烟台设计城市品牌,营造浓郁设计氛围。

11.打造高层次设计活动品牌。持续举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烟台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烟台国际设计节、海岸生活季、养马岛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明远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招金银楼杯”黄金珠宝首饰设计大赛、“南山智尚杯”正装设计大赛、全市勘察设计成果竞赛、BIM技术应用竞赛、高品质住宅设计竞赛等本地赛事的引领作用,促进专业赛事活动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有效互动,形成主题突出、各具特色、彼此呼应的品牌设计活动体系。持续开展“山东设计·大师讲堂”“烟台勘察设计专家讲座”“烟台工业设计大讲堂”等培训活动,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授课,提升设计主体创新意识和应用水平。鼓励支持本地设计企业和个人参加红点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北京服装设计周、上海设计周、中国国际设计展览会(重庆)、武汉设计双年展等知名设计奖评选和设计展会等,扩大“烟台设计”的品牌知名度。(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2.丰富市民设计文化生活。组织策划设计微梦想大赛、设计微空间、广告创意大赛、行业创意比赛等小型创意设计活动以及各类流动展览,展示烟台特色鲜明的代表性艺术设计作品,营造良好的城市设计氛围。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利用自有资源开办艺术场所、艺术微空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设计活动。丰富文化馆、博物馆、京剧院、画院等文博院馆的服务内容、体验场景和创意周边,为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打造新空间。梳理《城市设计手册》,向市民评选发布一批烟台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具设计感餐厅、民宿、生活美学馆、慈善空间(街区)等,引导市民发现本土生活中的设计美学。策划开展设计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设计创造力。(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

13.加强设计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设计之都”城市在创意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设计人才交流、设计教育交流、设计文化交流、智库交流和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参与创意网络城市举办的各类活动,策划与创意网络城市共同举办系列交流活动。提升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实践研究能力,加强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在人才培育、项目产业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建立重大项目联合研发设计战略合作机制,支持我市企业与国际设计品牌、知名院校等联合承担重大设计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外办)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协调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有关市级领导为召集人,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相关区政府(管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机制下设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完善工作架构,优化工作力量,加强合作分工,统筹推进综合协调、项目建设、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宣传推广、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组建由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相关组织、专家、从业者等广泛参与的咨询专家组,定期召开咨询会为创都工作把脉问诊。

(二)完善统计体系,绘制设计资产地图。研究创意设计产业统计分类,建立完善涵盖工业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产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市场主体动态信息数据库,开展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监测、分析和评估,完善跟踪调度和评价机制。实施创意设计产业背景调查、案例征集,整理绘制城市创意设计资产地图。进一步细分梳理涵盖相关行业设计企业、新模式新业态企业、设计+应用场景等信息库,挖掘提炼我市创意设计产业相关资产。

(三)优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保障。做好创建“设计之都”政策配套工作,统筹资金用于资源引入、行业活动、国际交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切实做好创都保障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设计投入,提升设计能力,开展设计创新,营造设计生态,多种形式采购设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四)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多元一体媒体传播推广平台,做好城市门户网站建设,加强对创意设计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宣传报道,加大对优秀设计成果、设计活动的宣传推广,提升城市设计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营造浓厚城市设计氛围。


附件:1.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协调机制成员名单

           2.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分工


附件1


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协调机制成员名单


总召集人:郑德雁  市委副书记、市长

召  集 人:刘   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韩耀东   副市长

成       员:王松杰   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高言进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宫海涛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郝慎强   市教育局局长

                 李   杰   市科技局局长

                 张   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徐   忠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

                 孙福勋   市财政局局长

                 姜   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增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孙玉荣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孙华君   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

                 由如林   市商务局局长

                 祝   潜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孙赋欣   市外办主任

                 谭克良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高文龙   市统计局局长

                 刘继忠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   波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宋军委   芝罘区区长

                 蒋海华   莱山区区长

                 刘建民   黄渤海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

                 荆永杰   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

                 杨   波   蓝天集团董事长

协调机制下设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张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分工


一、统筹推进创建“设计之都”筹备工作

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建立畅通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掌握“设计之都”申报流程及要求。

时间节点:2024年5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组织赴上海、深圳、武汉等创意城市考察学习,并就设计领域项目开展交流合作。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建立烟台市创建“设计之都”专家咨询团队,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为创都工作把脉问诊。

时间节点:2024年6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或团队具体推进创都事项。

时间节点:2024年6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5.实施创意设计产业相关背景调查,整理城市创意设计资产地图,开展创意设计相关案例征集。

时间节点:2024年8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统筹资金用于资源引入、行业活动、国际交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切实做好创都保障工作。

时间节点:2024年6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7.广泛调研高质量完成申报材料及创都宣传策划。

时间节点:2025年6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宣传部

二、大力培育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体系

8.进一步完善创意设计产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创意设计产业数据库。

时间节点:2024年6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

9.依托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海防文化、开埠文化、工业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仙道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意设计理念,持续挖掘梳理烟台特色文化内涵,焕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10.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依托设计活化乡村地方资源、乡土乡情、文化遗存等,对农产品、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传统手工艺等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化、本地化设计。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1.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社区,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2.加快推进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持续赋能全市工业设计产业。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管委

13.高水平规划建设世界设计公园,年内全面启动世界设计公园建设,打造设计产业生态。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小镇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长荣水泥厂文旅主题公园特色设计街区。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蓝天集团、高新区管委、莱山区政府

14.积极招引重大设计项目、优秀设计机构、重点设计平台、设计研究院等落户烟台。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莱山区政府

15.加快推动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新浪动漫基地等园区建设,形成创意设计集聚区。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16.重点聚焦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农村等领域,发掘培育一批设计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有代表性、有示范意义的企业及项目。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推动创意设计人才培育和引进

17.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资源,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业型设计人才。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8.鼓励有关驻烟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创意设计相关专业,扩大校企合作。

时间节点:长期坚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9.对接山东省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工作,适时开展烟台市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并对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端设计创新人才进行补助。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组织开展“山东设计·大师讲堂”“烟台勘察设计专家讲座”“烟台市工业设计大讲堂”等培训交流活动。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高新区管委

21.加强对市内设计领军人才、工艺美术大师、建筑工程大师等人才的培育、挖掘以及宣传推广。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委宣传部

四、以创意设计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22.以创意设计理念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精心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更新设计案例和地标建筑,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总结梳理将艺术设计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项目案例。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3.推广“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个,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推广用好“蓝鲸1号”“蓝鲸2号”“耕海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之城。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4.培育海岛休闲游、邮轮游艇游、海洋牧场游、海钓游、潜水游、海上运动游等特色产品,推动“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升级,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5.加强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名人纪念馆、艺术展馆、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城市艺术综合体、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加强创意设计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26.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时间节点:2024年10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7.加强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RSP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ADA巴塞罗那巴萨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赛会活动等。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8.加强烟台与其他国际城市尤其是创意网络城市的互访,开展国际或区域合作倡议、对接交流等,策划与“设计之都”城市共同举办系列交流活动。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外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

六、组织开展创意设计活动营造氛围

29.围绕创都工作,持续举办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烟台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市级勘察设计成果竞赛、BIM技术应用竞赛、高品质住宅设计竞赛等创意设计行业赛事及展览展示活动,发布创建“设计之都”有关情况。

时间节点:2024年10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0.办好烟台籍音乐名家名作演唱会、养马岛音乐节、梧桐音乐艺术季等时尚节会,大樱桃节、梨花节、苹果节、八仙过海旅游节、渔灯节、长寿文化节等特色节会,发动市民广泛参与活动,营造创意设计文化氛围。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31.组织策划设计微梦想大赛、设计微空间、广告创意大赛、行业创意比赛等小型创意设计活动以及各类流动展览,展示烟台特色鲜明的代表性艺术设计作品,营造良好的城市设计氛围。策划开展设计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设计创造力。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

32.梳理《城市设计手册》,向市民评选发布一批烟台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具设计感餐厅、民宿、生活美学馆、慈善空间(街区)等,引导市民发现本土生活中的设计美学。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

七、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烟台创意设计城市品牌

33.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城市宣传片拍摄制作、创意烟台网站建设等工作,搭建多元一体媒体传播推广平台。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融媒体中心

34.加强创意设计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宣传报道,加大对优秀设计成果、设计活动的宣传推广,提高对内对外的认知度,塑造烟台创意设计城市新名片。

时间节点:2024年12月底前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载 打印 关闭 分享:
政策解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