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5-16     

字号:

新学期,教务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任务为抓手,以教学常规管理、高考升学、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建设为重点,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点工作及目标

1.教学常规管理:开足开齐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争创莱州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2.高考升学:健全高考激励机制,完善高辅导策略,各类高考录取120人以上。

3.教学创新与研究:推进“三教”改革,推进“学分制”建设、“一书一课一空间”建设。完善2门思政课程资源、2门在线思政课程建设,建设校级“思政”示范课12节、优质课6节,共建“五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优质教材1项,申报国规、省规教材2门,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核心课程新型教材3门,申报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推选校级理实一体化教改示范课10节,评选校级优质课20节、理实一体化教改示范课10节,莱州市教师教学大比武获一等奖6项以上,推选烟台市级优质课6人次,教学能力大赛获市一等奖3项,力争获省二等奖以上2项。申报立项省市级课题或项目5个以上。

4.技能大赛:全校各赛项力争烟台市中职技能大赛一等奖,各赛项力争烟台一等奖,美术系美术造型赛项、智能制造系分布式光伏赛项力争省赛一等奖,建筑工程系建筑测量赛项等其它参赛项目力争省赛二等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考试获证率力争达95%。

5.专业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本科升学率和技能大赛成绩。完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实施学分制。推进高等教育五年制专业建设。申报省级教学团队1个。

6. 招生工作:实施常态化招生。全校完成1630人(含技校250名)招生任务。

7.教学服务工作:教学服务优质,争创先进处室。

二、工作措施

(一)规范教学常规,打造教学管理精细化品牌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督导,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学生课堂学习基本规范》、《专业部教学工作考评办法》等教学规范,抓好制度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实训实习安全。

2.教学管理序列化。

严格计划管理。严格教学计划、教研教改计划、授课计划、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抓好技能训练序列化达标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任务的过程性管理,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可能的差错排除在每个环节。

注重结果管理。理顺结果认定的程序,规范涉及教学业务事项的成绩、业绩、结果等评定;做好结果的保存建档和正确使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储存性、系统性、安全性。

3.强化教学督导。

一是加强教学秩序督导,坚持值班主任每天巡教,落实《教学秩序检查实施办法》,完善《学校巡教日志》、《班级课堂日志》,落实推门听评课制度;关注教师预备铃后侯课、课堂教学管控、晚自习辅导、实训课安全等关键节点,落实教学秩序日常督查(抽查)。

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督导,坚持双周教学工作调度和《教学工作简报》月总结通报制度;加强教情、学情反馈,组织“教学管考”四情调查、专业部教师教学常规大检查,及时反馈通报教师备讲批改情况。每学期组织1次学籍普查。

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推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有效评价;建立教师教学诚信积分制度,用好教师常规教学、常规教研、教学创新等教学成绩,使其与教师教学大比武、教学能力比赛、各级优质课评选,以及“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科研个人”推荐等挂钩。

(二)加强高考研究,突出高考带动战略化品牌

完善春季高考、天师单招高考、艺术类高考工作实施方案,研究高考政策和考纲,开展学情分析,做好教师配备、班级优化,抓好学科教研、教学检测、考情分析、校际交流。强化初高中学段知识体系衔接,落实培优促特、抓差补弱,强化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开好班教导会、家长会、经验交流会。天师预科部积极参加天师单招高考联盟活动,美术系深入研究艺术设计职教高考,艺术系探索航空“3+4”贯通培养,提高本科升学数量质量。完善高考升学激励机制,做好高考升学总结表扬。

(三)坚持教学创新研究,打造教研教改特色化品牌

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突出抓好高考研究、技能大赛研究,做好信息化教学研究,着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自主合作、项目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加强常规教学。

(1)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推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通,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育人。组织参加全市公共基础课统考。

(2)常规教学不放松。落实教师教学“备、教、批、辅”四环节,做好“教、学、管、考”四情调查。举办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经验典型交流会,组织教师参加业务提升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加强实训教学和高考辅导研究。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多元评价体系。基于教学诊改理念,细化常规教学标准,优化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学生学习成果多元化认定办法,实施“四评一信”教学评价。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学分银行建设。

2.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1)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研究,总结“三进”工作经验。深化思政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加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研究,推进“德融专业”“德课融通”,培育市级以上德融专业案例不少于2个。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参加省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举办校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优质课比赛,推出思政示范课12节、优质课6节。完善2门思政课程资源、2门思政在线课程。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协同推进“一一一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

(3)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继续深化“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技能课继续深化项目教学改革。编纂自主合作、项目教学优秀案例,培育学校教法改革案例5个,争创省级典型案例1个,立项省市级课题5个以上。

(4)推进教法改革。围绕企业岗位需求、专业教学实际,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环节,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岗位实训等教学方法,改革基于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打造“三乐”课堂。推进智能制造专业群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推选教法改革典型案例。

新版公共基础课每门课完成20个导学案编写;推选校级优秀教学设计20个、教学案例12个,评选校级优质课20节,校级理实一体化教改示范课10节;莱州市教师教学大比武获一等奖6项以上,获烟台市级优质课6人次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市一等奖3项,力争获省二等奖以上2项。

3.做好教科研等工作。围绕“三教”改革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加大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加强思政研究、技能教学研究、高考辅导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做好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及和烟台市级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立项省级以上课题或项目2个,市级课题3个以上。

4.深化教材改革。着力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新型教材、在线课程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进《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实用新型教材3门,申报国家、省规划教材2门,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推进“一书一课一空间”建设。

(四)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凝练专业技能教学序列化品牌

规范实训课教学,将职教高考技能考试、技能大赛训练与专业技能序列化训练相结合,探讨多元化实训教学评价,编审《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任务指导手册》。基于岗位标准和要求,动态调整课程,每个专业编写2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式工作页教材。组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考试通过率95%以上

完善各类技能大赛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大赛政策和规程,精选参赛项目,组建参赛队伍,做好教师选拔、设备配备。完善大赛指导训练手册,抓好项目研究、阶段检测、赛情分析、校际交流。完善技能大赛激励机制,做好技能大赛总结表扬。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

(五)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化品牌

1.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定期组织行企调研,校企修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标准,完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推进精品在线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数字化课程及内容改革,进行课程动态调整研讨,构建“项目化、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实施青年教师“一三五”工程,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创新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观摩研讨、教学能力比赛、优秀教学经验交流。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团队组建策略和激励机制,力争1个团队获得山东省二等奖及以上成绩。修订教师考核细则,制定各级各类评先选优办法。建立《教师业务手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大比武、优秀教学经验评选、示范课观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以浓郁的氛围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实训基地年度建设方案,对全校所有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优化调整,新增1个计算机实训室。推进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建设,校企合作联合开发虚拟仿真综合管理实训平台1个、虚拟仿真实训软件2套,申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题1个。

4.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强化专业教学,突出技能教学,提高本科升学率和技能大赛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探索实施学分制。推进高等教育五年制专业建设。以项目带动专业发展,做好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等提质培优项目建设。

(六)统筹协调,注重细节,实现招生工作常态化

做好2024年招生工作安排。收集整理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制作优质招生宣传材料;增大招生宣传途径和实效,实现全时节招生工作常态化。做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组织工作。

(七)教学服务优质高效,打造全周期教学服务信任品牌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团队和谐度、教师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教材教辅征订、保管、发放流程,保证教学需要;强化过程控制,加强档案管理,严格学籍管理、教学评先树优管理,落实学生资助和免学费政策,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做细做实各类教学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做好教师资格考、学业水平考、成人高考等各类社会考试组织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