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烟台农民工就业在后疫情时代的情况,烟台调查队对350名农民工近三年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烟台农民工收入增长受阻,但是也有很多农民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开拓新的就业方式,并获得成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为烟台全市范围内的农民工群体,其中,男性占比44.9%,女性占比55.1%;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其中,31-40岁占比24.0%,41-50岁占比33.7%,51-60岁占比25.4%;月均收入水平集中在5000元以下,其中,2000元以下占比25.4%,2000-5000元占比57.7%。
二、后疫情时代农民工就业特点
(一)系列政策出台,保障农民工就业。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减负稳岗力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之后各地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都对农民工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烟台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上线的农民工维权投诉二维码以及近期烟台人社局起草的《烟台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都对农民工稳定就业和权益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危机带来转机,农民工就业更加灵活多样。一方面,第三产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下的新型就业人员不断涌现,电商商户、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等,就业正从工业时代的千人一面,到数字经济的千人千面转变。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了共享人力资源的巨大商机,给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弹性人员派遣、即插即用式人员培训等业务发展的巨大空间,农民工就业的灵活性增强,能通过弹性派遣的方式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莱阳的盖女士疫情前多年从事美容美体行业,疫情发生后她长期赋闲在家,偶然间接触了直播带货行业,现在主要通过抖音平台从事花卉盆景直销,每天利用晚上时间开播,利润相当可观。盖女士表示,线上销售模式比线下实体店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转行的意愿。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趋势。新冠疫情导致的外出交通不畅以及企业开工不足,致使农民工不能及时返岗就业,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大局势下,各地政府提供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等有效引导,很多农民工选择“反流回巢”,“家门口创业”成为新潮流。蓬莱潮水镇的孙先生,2020年在当地政府号召下回乡成立一家海参加工销售企业,充分利用胶东地区海域的优势,将优秀的海参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年营业近千万,也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
三、意见建议
(一)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农民工就业。首先准确掌握农民工信息和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做好沟通桥梁,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其次,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最后,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严厉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二)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农民工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其次,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加大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障情况的监督,对企业参保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严格规范,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最后政府监督企业缴纳社会保障情况的同时,可以对小微企业的社保等缴费实行减免政策。
(三)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首先要营造返乡农民工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创业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工返乡信心;其次要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加大培训财政投入,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综合素质;最后要拓展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推行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