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路学校数学教师赛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 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比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优化教学方法。
2. 激发创新:鼓励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互动。
3. 交流经验:为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分享的平台,推动共同进步。
4.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优质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活动时间:3月11日 - 3月12日
三、参加人员:自愿报名参加。
特别说明:已经参加过上一届栖霞市及以上级别优质课的教师不在本次参赛范围内。本届优质课按本次比赛成绩择优向上一级推荐。
四、活动地点:三楼会议室
五、比赛内容
1. 教学内容:参赛教师需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一课时进行教学,内容自定。
2. 教学形式:可采用传统讲授、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鼓励创新。
3. 教学时间:每节课时长为35分钟。
六、活动流程
1. 报名阶段(2月24日 - 2月28日):教师填写报名表并提交。
2. 准备阶段(3月3日 - 3月8日):教师备课,准备教学材料。
3. 比赛阶段(3月11日-3月12日):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七、评委组成:临时抽调教师
八、注意事项
1. 公平公正:评委需严格按照标准评分,确保比赛公正。
2. 时间控制:参赛教师需严格控制教学时间,超时将扣分。
3. 教学设备:教师可提前测试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九、活动要求:
1.比赛前,讲课教师认真备课;听课时,该学科的教师全部倒课参加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在听课组长组织的评课活动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2.听课教师按时到达听课地点听课,保证听课节数,有课的提前调好课,听课活动结束后要参与教研组的评课活动。上交观课表。
3. 活动结束后,讲课教师将教学详案、教学反思打印稿送到教研组长处(同时发送电子稿),统一送交教导处存档。
附讲课顺序表:
讲课顺序表 | |||||
顺序 | 时间 | 姓名 | 年级 | 课题 | |
3月11日上午 | 1 | 8:10——8:45 | 胡桂香 | 2 | 《克与千克》 |
2 | 8:50——9:25 | 张文菲 | 3 | 《线的认识》 | |
3 | 9:30——10:05 | 张喜坤 | 4 | 《三角形的面积》 | |
4 | 10:10——10:45 | 李鹏飞 | 5 | 《圆的复习》 | |
5 | 10:50——11:25 | 徐宇 | 3 | 《平行与相交》 | |
3月12日上午 | 6 | 8:10——8:45 | 赵雯静 | 5 | 《圆柱的认识》 |
7 | 8:50——9:25 | 李香梅 | 5 | 《百分数的认识》 | |
8 | 9:30——10:05 | 刘增庆 | 4 | 《智慧广场——排列》 | |
9 | 10:10——10:45 | 邵辉 | 3 | 《24时计时法》 | |
10 | 10:50——11:25 | 王晓 | 4 | 《3的倍数的特征》 | |
3月12日下午 | 11 | 13:50——14:25 | 李家颖 | 4 | 《认识负数》 |
大庆路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评价标准
评价 项目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教学 目标 | 符合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落实“四基”“四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10 |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识水平。 | ||
教学 内容 | 体现数学学科特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和核心素养,能够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 20 |
熟悉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正确把握知识本质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内在一致性。 | ||
深入挖掘数学的人文价值与育人价值,合理开发或选择数学文化资源,数学文化运用适切、有效。 | ||
教学内容容量适中、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活动结构合理,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具有探究价值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 30 |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能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语言展开观察、思考、表达,师生、生生关系和谐,有良好的的思维互动。 | ||
教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鼓励并引领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发展。 | ||
对学生评价客观、针对性强,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与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感受数学之美、数学之乐。 | ||
教师 素质 | 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大方,有积极的情感投入,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及时追问、点拨、调控、提升、小结学生的思考,恰当处理生成问题,组织调控能力强;板书规范合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 10 |
教师学科知识正确、丰富,体现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具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教学理念符合育人目标。 | ||
能熟练、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技术与素材使用服务于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 ||
教学 效果 | 学生主动学习、参与面广,教学气氛和谐,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 20 |
“四基”、“四能”目标达成度高,核心素养表现落实恰当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提高,数学素养得以发展。 | ||
教学 特色 | 教材挖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有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