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人体寄生虫—肝吸虫
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食源性人体寄生虫,成虫大小形状如葵花籽,而虫卵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人一般通过食用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生或未煮熟透的淡水鱼虾感染。它的感染特性是由其生活史所决定的。
主要通过食入含有肝吸虫的鱼、虾、肉而感染,如吃鱼生、虾生或未煮熟的鱼虾,也可通过污染的砧板、刀具、碗碟或饮用水等各种途径导致感染。
二、感染肝吸虫病的四个阶段
事实上,不同的人群,症状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人的症状可能很轻微;有些人的症状却很快就加重。他们其实是处在肝吸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医学上,我们把它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1、轻度
几乎无症状,可致轻度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痛,大便可检出虫卵;
2、中度
可致头昏、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肝大,有压痛和叩击痛;
3、重度
表现急性起病,潜伏期10-26天,寒战、高热、为弛张热,食欲不振、厌油、肝大伴压痛,轻度黄疸,时有胆绞痛,少数有脾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数周后进入慢性期;
4、晚期
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
三、肝吸虫病的防治
1、食物彻底煮熟煮透
肝吸虫一般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鲫鱼等均可携带。如果吃了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被感染的鱼肉就有可能感染。
2、餐具严格生熟分开
用受污染的餐具进食也可能感染肝吸虫。因此,在处理食材时,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此外,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
土源性寄生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一)蛔虫
蛔虫在幼虫、成虫阶段均可致病,成虫的危害性更大。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的整个移行过程中,可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等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幼虫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诱导变态反应。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进入体循环,侵入多个器官,引起异位损害。
(二)鞭虫病
鞭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估计目前全世界鞭虫感染人数有8.7亿。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地区都有鞭虫感染者存在。鞭虫感染者是鞭虫病的唯一传染源。人因经口吞入感染期鞭虫卵而感染,鞭虫感染常与蛔虫感染并存,鞭虫病的流行因素和蛔虫病一样,与自然因素和人类的行为有关。
(三)钩虫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也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道。严重钩虫病人因贫血、全身浮肿而丧失劳动能力。
(四)蛲虫病
蛲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雌虫爬出产卵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和炎症,影响睡眠。患儿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遗尿、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