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港口烟台港深入落实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工作要求,通过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构建高效物流通道、实施智慧化系统升级,实现铁路运输效率的大幅跃升,据统计,一季度西港区铁路装车量同比增长53.1%,其中铝土矿铁路发运同比实现翻倍增长,以“铁路+水运”深度融合的模式打造高效、低碳环保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是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目前,通过“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模式,烟台港西港区大宗散货发运已摆脱公路运输受车辆组织、气象影响的桎梏,实现全天候、低成本、高效率的铁路运输。依托“烟台—淄博南定站”铝土矿发运通道,一季度,烟台港通过“水铁联运”模式,8小时即可直达鲁中工业区,助力“国外矿山-港口-国内加工”全产业链高效运转。自去年10月项目开通以来,累计发运量已超百万吨,为淄博地区企业节省大量运输与时间成本,有力支撑企业降本增效。

同时,烟台港矿石公司、联通国际件杂货码头公司及铁路公司营销团队强化内部服务集成,以“供应链体系建设”“物流通道建设”为突破点,联手推介“西港区-莱阳站”敞顶箱运输煤炭方案,争揽莱阳地区煤炭发运业务,构建起“港口-铁路-终端客户”保供直通车,进一步完善铁路干散货供应链综合物流体系,持续巩固烟台港“全球铝土矿进口第一港”的地位。
为进一步释放铁路运力,突破运输瓶颈,烟台港铁路公司自去年底开展技术攻关,与国铁部门对接,通过设备升级、作业优化、路港联动,将开车最大牵引定数提升500吨,实现运力大幅提。为保障客户需求,路港集疏运中心搭建“客户需求响应24小时机制”,整合车源、货源、港口流向信息,实现运力匹配效率提升20%。此外,积极走访百余家重点客户,定制近50个个性化服务方案,客户满意度达98%,有效保障了腹地企业基地的稳定原料供应,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自主研发上线智能调度系统,调车计划编制效率提升20%,车辆在港停时压缩1.6%,年可节约成本近200万元。轨道衡超偏载仪 AI 视觉识别与动态称重系统的应用,使车辆载重、偏载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预警成为现实,检测效率提升约30%,误差率控制在0.1%以内,进一步提升疏港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