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好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把学校办成育人坚强阵地的根本大计。因 此在这方面我们坚持做到四加强,四提高,坚持一个重点, 简称“441 ”工程。
一、四加强四提高
1.加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的教育,增 强责任感、使命感。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4.加强全面素质培训,提高一专多能的授课技能。
二、一个重点
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 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立校之本,创业之基。
1.严格师生要求,深入开展 “三心 ”“三爱 ”“三 进 ”活动。即增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引导教师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努力做好进学生中间、进社区、进家庭,使爱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强化师德、师爱作用,为此每年 9 月份作为尊师爱生月。
2.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基本素质。加强通用基本功训练,采取“讲、查、展、比 ”的方法进行训练总结。讲, 是请校内外有名之师为全校教师讲座和指导;查,是每人每 周教海拾贝一篇和教学剪报一篇,学校统一检查;展,是对 教师所写的教案等基本功作品进行展览,互相交流互相学 习;比,是进行评比。这里有两层内容,一是横比,在全校教师的作品中进行评比;二是纵比,即自己和自己比,看进步幅度。
3.提高教师“一专多能 ”的授课技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一专多能,不仅仅要能胜任 一个学科的教学,还要具有一技之长,能胜任有关活动课类的教学。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专一学科的基础上,再学一项特长,利用课余指导学生学习。
4.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使教师由“经验型 ”向“理论型 ”转变。学习时做到“学、记、改、仿 ”有机结合。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工作总结。
5.对青年教师提出“ 1、2、3、5 ”的奋斗目标和五个“一 ”要求,形成制度。“ 1、2、3、5 ”的奋斗目标是一年入内,两年合格,三年成骨干,五年创特色。五个“一 ”要 求是:每周听一节课,每学期上好一节达标课,写好一篇优秀教案,总结一条好经验,出好一张高水平试卷。采取这些措施,使教师早日成材。
6.上好六课,努力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小学属基础教育,接受基础知识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授课能力,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是关键,为此我们 开展“六课 ”活动,形成制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六 课,即达标课、优质课、研究课、示范课、精品课、师徒汇报课。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平时师徒共同研究教育教学,期末徒弟上汇报课。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能力,使其早日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