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蓬莱区大辛店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完成情况
本学期,我校在教体局的正确指引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管理,深入实行改革,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创新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科学、规范、人本”的办学特色;继续深入师德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全体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上下一致,团结协作,促进了教师全面成长,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各学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通过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完善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成长向导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2、通过进一步加大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量化制度,激励教师在教学及学生管理上狠下功夫,学校教学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初中学段成绩名列前茅,小学学段抽考成绩优异。
3、通过规范教学秩序,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做到统一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要求等,开发校本课程,规范行为,抓好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课外活动小组,给学生多个发展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深研课堂本质,常规管理扎实
1、通过树立“以学定教”“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课堂教学观念,推行“导师引领,五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实现和谐高效课堂。
2、在以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得到切实提高。
3、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在反思中提升,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一方面借助教学日志,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借助平日教学反思,深入查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借助期中、期末教学反思,客观而冷静地反思阶段课堂教学的弊端与不足,便于下阶段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日志与反思确实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促进了教师更快地成长。
4、教师听、评课活动,新教师展示课,期中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推动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5、备课改革,提高备课的质量与实效。各级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备课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推进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改革,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备课组备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
6、课堂检测与阶段抽考的力度大,促进教师对课堂知识、作业训练题、单元检测题的落实和使用,促进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矫正、补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状况。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进行过程性检查、检验,以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实行分层教学。
三、作业优化设计与改革,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试行)》以及《蓬莱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具体落实作业“限量” “分类” “全批全改”的目标要求,关注学情,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与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改革作业形式,做实巩固型、拓展型作业的设计,探索实践性型作业和研究型作业、学科反思型作业以及双休日、节假日作业形式的设计,进一步规范作业改革。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按照“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要求强力推进作业改革,指导教师在深入研究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分类(必做与选做)限量,在规范作业批改的同时突出个性化评价、实现评语的多样化(指导性、激励性评语),落实“公开”“监测”“问责”制度。切实把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本学期,我校结合教研室工作指导精神,重新修改了作业记录单,要求教师认真如实填写。学校将采取定期集中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方式,对各级部各学科作业情况进行监测管理,对学生及家长有反应的学科教师,学校将一查到底,认真整改,绝不姑息,并与教师考核挂钩。
四、规范学生书写,强化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范合作意识
为了规范学生书写,学校研究制定了“关于作业、试卷书写规范的几点实施意见”,具体制定了实施办法、评定标准及奖励办法,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意识,为了有效推动学生小组合作,学校制定了小组奖励办法,以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本学期,学校将继续以评选“优秀作业生”、“书写规范班级”及“优秀小组”活动为契机,有效推动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范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丰富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1、保证充足的图书资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增购图书,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借阅需求。其中师生必读书目的书都是学校提供的,做到人手一本。除此之外,我们还沿用以前教室建图书角的方法,发动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2、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除了双休日、节假日读书时间外,平时在校我们安排每天中午到校为统一读书时间,一周一节阅读课,本学期我们继续尝试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程开发。
3、建立健全规范的读书管理制度。
为使读书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建立了一系列读书管理制度。首先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学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从平时阅读和假期阅读两方面分别对阅读书目、阅读量、阅读笔记书写要求、检查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保证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4、建立一整套图书循环阅读体系。
根据四个级部学生年龄差异和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分成四大类给四个级部。每个级部6套书,每套书60本,按照规定的时间循环使用。这样以保证必读书目班内统一,避免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有利于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要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读书计划进行,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读书笔记每周摘抄300字,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按计划进行读书笔记评比和读书心得演讲比赛,鼓励教师撰写读书随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读书情况纳入教师千分考核。希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好书唱好歌等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档次。
七、加强德育教育,助推学生素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让学生广泛参与亲身感受,从心灵深处影响感召学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至少有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讲话,确定主题分类分步推进德育工作。
(3)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开展教育,让文明学生、文明标兵、文明班级的评选起到深化无痕的德育效果。
(4)在全校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
(5)为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全体师生做专题报告。
(6)各级部要积极开展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教育。
八、加强综合实践教学与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1、围绕课题,展开研究。各级部根据学生特点确定课题。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以“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2、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3、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4、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