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将围绕市区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目标,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守住安全底线,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为重点,把握“立德树人”总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力打造以“诚静”为核心的德育一体化体系,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题,加强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教师党建工作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办公室将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邀请教育专家、模范教师开展讲座,分享教育经验与师德故事,引导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形成长效激励与约束,营造优良教育生态。
2.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水平。严格规范文件起草、审核、印发流程,提高文件质量与流转效率。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工作人员文字功底;会前精心策划,做好会议筹备;会中精细服务,保障会议顺利进行;会后及时跟进,确保会议精神落实;增强主动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与精准度,为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3.精准服务延续幸福工程。幸福工程是凝聚教师力量的重要举措。2025年,办公室将持续精准服务,深入了解教师需求。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组织更多心理辅导、健身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让幸福工程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4.深化“情系教育·匠心树人”党建品牌内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发展,优化教育管理,完善考核体系,确保“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深化研究“党建+”工作模式,在力争做到党建工作与德育、教学的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切实活化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完善、优化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办法,建立中长期考核机制,推进党建示范岗建设,拓宽党建工作渠道。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增强质量意识,精细教学常规,深化素养课堂改革。
(1)潜心深耕,实效教研备课。牢牢抓住教研备课和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营造潜心教学研究氛围,人人参与、智慧共享,落实有效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学成绩。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集中一大研+每日一小研”,集体备课要按照“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调整、反思完善”的流程,随时备、勤交流、真备课、真磨课、真教案、真作业。本学期继续重点将“新课标新教材应用、大单元和情境教学、试题研究、作业设计及复习备考策略”真正纳入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按要求真实有效的做好教研备课记录,将良好的策略措施真正落地到课堂之中。
(2)强化作业管理,提升学生作业质量。作业管理是规范办学和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本学期学校继续落实作业清单制度,由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教务处多方整体协调,严控作业量,定期进行作业公示。作业必须做到分层梯度设计、精选精练,落实全批全改、重点讲评、分层辅导、自主纠错,实现减负增效。教务处通过不定期巡查、作业问卷调查、优秀作业展示,掌握作业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升作业质量和实效。
(3)深化素养课堂改革,提升教学效率。教务处继续以日常巡课、分组推门听课、青年教师校公开课、学生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控学科教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没课的老师、特别是同学科组的老师要积极参加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做到真听课、真评课、真交流、共同反思提升。各教研备课组深化领悟“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推动“训、导、学、评、测”5环节的高效素养课堂,做到“1+5”原则,即一节课要有教案、导学案、课件、当堂测、作业练习。授课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加强小组师友建设,关注“优生吃得饱、边界生有提升、后进生跟得上”,有效进行分层教学,注重问题设置、合作探究、方法规律指导、检测反馈、复习备考系统指导等有效落地课堂,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成绩提升。
2.扎实“考试季”复习备考。
学校上下要增强质量意识,科学定位,提升教学质量。教务处结合复习备考进度,开展复习课、试卷讲评示范课活动、复习备考交流研讨会,科学分析研判,集思广益,优化备考措施;扎实开展多层面、有深度的质量分析,追踪三档学生和边缘生。各备课组要运用命题思维研究近3-5年会考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考点、难点,合理安排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进度,精选和积累可继承性的复习资源,侧重基础知识、典型题、易错题整理,跟进方法指导,落实专项训练和模拟检测,努力提升学生成绩。另外教务处协调筹备和组织好结业学科、初四备考复习及信息技术、实验技能、体育等考试工作。
3.强化学生管理、年级教学指导服务工作。
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定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法指导会、阶段性表彰会等,要求养成整理笔记、错题本和利用碎片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增强应试技能,学习身边榜样,相互促进,共同营造“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教务处加强与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沟通交流,有效进行质量分析会、班级教导会,追踪优生培养和促中托底成效,激励老师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薄弱班级学生成绩和薄弱学科全区位次,提升年级成绩贡献率。
4.发挥青蓝工程辐射作用,唤醒教科研自觉,提升教师教学软实力。
学校继续坚持名师骨干示范引领,加强师徒结对考核激励,促进青年教师稳步成长,积极以学习培训为载体,搭建教师学习平台,创造交流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学习培训、听评课活动、课题研究、各级比赛评选活动等。坚持“问题即课题”,引导骨干和种子教师,分析诊断课堂真问题,研究凝练真课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自觉做到会教善教乐教,打造积极的专业成长圈,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政教德育工作
工作目标:
1.加班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2.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自律,增强团队意识和班级荣誉感。
4.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建设。
工作内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例会进行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组织班主任队伍走出去参观学习。开好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纠正或表扬。鼓励教师多读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和读书心得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2、加强政教处工作队伍管理,严格规范管理。实行政教检查、反馈制度,做好每天的检查记录,公正、客观反映班级情况,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3、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规范学生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为重点,丰富德育活动,规范养成教育,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典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通过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活动载体,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让学生知礼节、懂礼仪、有礼貌,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
4.认真做好开学前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和个体辅导,开展好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社团、班会等途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打造高质量的家校共育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力量,以活动为媒介,挖掘高质量的共育资源。
(四)后勤安全工作
1.校园安全护航,完善学校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强化“一岗双责、全员管理”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积极配合上级认真履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牵头职责,建立部门联动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落实定期检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销号一起,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目标责任意识,确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全员、全面,全过程落实管理工作。开齐开足安全教育课落实日常安全---“每天一次安全提醒、每周一次安全总结、每月一次安全演练”,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建设,实时举办法制讲座和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2.协作后勤保障,打造优质服务团队。完善学校的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的管理、使用制度。高质量完成电教设备维护维修与更换,确保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把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作风落到实处。加强对食堂饭菜质量的监管,确保饮食安全、健康。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做好绿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优化学校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环境,细化岗位目标,分清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意识。
老师们,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我们团结一心,加压奋进,勤奋工作,迎难而上,聚焦高质量发展,谋求高层次提升,努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