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校名师、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优势及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促使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并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通过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活动的开展,引领、带动教师团队达到自身师德、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三年时间,100%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学科骨干,50%的青年教师能讲授烟台市优质课,100%的教师青年能讲授栖霞市优质课。
(二)具体目标
1.第1学年:重点提升教师课堂组织、教学设计、写作、书写素养,读专业书3本,每年撰写5000字读书随笔;30%的教师讲授栖霞市优质课;50%的教师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
2.第2学年:重点提升教师朗读朗诵、学法研究、表达、沟通素养,读专业书5本,每年撰写5000字读书随笔,10%的教师能够在教育刊物发表论文、随笔等作品;60%的教师讲授栖霞市优质课,15%的教师讲授烟台市优质课;100%的教师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50%的教师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3.第3学年:重点提升教师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教师礼仪、学生评价素养,读专业书5本,每年撰写5000字读书随笔,20%的教师能够在教育刊物发表论文、随笔等作品;100%的教师讲授栖霞市优质课,30%的教师讲授烟台市优质课;50%的教师成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0%的教师成为栖霞市优秀班主任。
三、组织领导
组 长:郭卫红
副组长:林海英衣振娜 李君玲
组 员:衣倩玉 刘美红 孙丽芹 林绍辉 韩新
四、青年教师人选确定
王菲菲 衣倩玉 孟佳 郑立娟 赵洋 牟玉茜 王雅南 王福伟
五、培养措施
1.本着“指导 学习 成长”原则,工作五年以内青年教师学校采取一对一师徒结对方式进行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示范引领,力求三年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2.本着“自主 历练 提升”原则,工作超过五年青年教师结合实际以自主选择教学导师,寻求同伴互助方式不断提升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力求在三至五年的历练中成长为学校及市级教学骨干。
六、师徒双方职责
(一)青年教师职责
1.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每位青年教师要结合实际制订一份具体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书”。
2.认真贯彻师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主动争取指导老师的帮助,虚心学习,有疑必问。
3.所有青年教师在面对新的年级新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做到听一节课上一节课。同时每月要在教研组范围内上1节汇报课,每学期期末在全校范围内上1节汇报课。
4.青年教师每学期精备详案10节,其余课时全部写简案。每周撰写1篇教改随笔或教育小故事。
5.青年教师每月读书不得少于1本,每读完一本书撰写1篇读书体会。每学年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6.凡是本年级和学校举行的教学教研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加。
7.青年教师要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的方法和艺术,主动请指导教师协助分析班级学生发展情况和班级管理现状。
8.每学年末青年教师要向学校递交1份工作总结。
9.青年教师撰写的所有教学材料均不允许出现网上下载或抄袭的现象,一经发现将在全校范围内通报并严肃处理。
(二)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和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每学期初要指导青年教师订出学期教学计划,并指导青年教师按照计划有序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3.指导教师每学期要指导青年教师设计出有实效性的教学详案10节;每周至少要听青年教师常态课1节以上,课后要及时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改进措施;每月要为青年教师上1节示范课,每学期要指导青年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1节公开课。
4.指导教师要定期查阅青年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改随笔、教育故事及读书体会的撰写情况,并及时给与指导。每学期检查不得少于3次。
5.指导教师要积极支持和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业务竞赛和交流活动。
6.指导青年教师及时分析教学进展情况和班级管理现状,传授教育艺术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帮助他们制定班级管理措施。
七、过程管理
1.建立师徒成长档案,加强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严格考评环节。
2.在师徒双方完成考核工作后,及时进行师徒活动情况总结,活动情况计入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工作考核。
八、活动考评
1.师徒的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学期考评一次。
2.考核内容主要围绕教研活动、公开课、汇报课、赛课、教学设计竞赛、青年论坛交流等各项教学业务活动进行。
3.按照教学业务评比等次计分,一、二、三等分别计3、2、1分,累计总分为本学期青年教师考评结果。
4.全体青年教师要按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学期末汇总考核结果并评选出50%的优秀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学校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并给予优秀教师赠书奖励,同时,考核前两名结对教师享受外出学习培训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