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1、向师生员工、家长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家长的防护意识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病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衣晓东
副组长:郭惠平 牟雪梅 纪志强
成员: 李艳志 姜丽红 王新萍 张学军 潘光松 陈福新 徐香凤
林峰岭 于爽 张智浩 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市政府和教体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检查、督促各处室各项突发事件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家长的科学防控能力。
4、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工作,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加强学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教室、厕所及其他设施的清洁卫生。
五、主要措施
1、开足开齐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做到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红润,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三问:每天了解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情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情接触(不可隐瞒)。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5、加强师生员工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师生员工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6、做好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等。
7、全面做好校园环境清洁卫生,按要求对各类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对图书馆、体育馆、商业服务网点等实施人流量限制;
六、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班主任对学生,校长对教职员工,对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学校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密切关注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及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要立即与当地卫医院、市疾控中心、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上教体局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3、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学校和个人有权向教体局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