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乡愁”文化融入学科教学”
校内公开课比赛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结合我校申报的“一校一主题”的项目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乡愁”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课堂研究,以“乡愁”文化为纽带,让课堂充满人文温度与文化底蕴,特制定本次校内公开课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助力教师深挖“乡愁”文化内涵,探索多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2. 借助“乡愁”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公开课的展示与研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二、领导小组
组长:吕永杰
组员:王洪志 邱伟 牟翠娟 刘晓萌 靳文真 范兆东 刘明波
三、活动安排
1.比赛时间:2025年3月12日开始
2.比赛地点:三楼录播室
3.参赛对象:各学科教师。(50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
4.授课顺序:艺术组、英语组、数学组、综合组、语文组
(兼任两个学科或两个以上学科的教师可以自选一科参赛)
各学科组长具体负责落实教师调课和过程管理。
三、活动要求
1.所有学科要深入挖掘亭口当地的“乡愁”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环节体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各学科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听课活动,依据教师参与情况计入教师个人教学常规考核;各学科教研组参与情况,计入教研组考核。
3..参与讲课的教师提前5分钟把学生带到指定讲课地点,班主任协助讲课教师组织学生。
4..参与听课的教师在讲课前2分钟到达听课地点,迟到、早退超过10分钟的教师不计入内。
5.讲课教师课堂中要注重学生“三姿”习惯养成教育。
6.各学科讲课结束后,以学科组为单位,讲课教师将教学设计(根据授课情况,撰写教学反思,并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体现修改痕迹)上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负责装订成册。
7.教研组长待组内教师全部授课完毕之后,撰写出本学科的公开课活动总结(附上教师授课照片),并将各教研组的完整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存档。
8.教研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召开活动总结会议,全面总结经验和亮
点,分析问题与短板。
四、评价办法
1.评委人选:各学科组内任课教师。
2.评分要求:凡未请假无故不参加同学科听、评课的教师,每人次在教学常规考核中扣1分。所有评委务必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实际讲课效果进行评分,评分采取实名评价,每学科比赛结束后公布成绩。
3.评分办法:评分实行百分制,评分区间为85----99分,不得出现相同分数。
4.计分办法: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取平均分计入教师讲课成绩。
5.讲课成绩将用于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录像课等赛课活动选拔作为重要参考。
6.以学科为单位,按照3:4:3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成绩纳入教师教学常规年终考核。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乡愁”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校内公开课活动总结
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组织了校内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艺术等多个学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展现出我校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创新的教学理念。经过精心组织和有序开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本次公开课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校内公开课活动自2025年3月12日启动,至4月2日结束。全校42位教师参与,共展示公开课38节。其中,语文组9节,数学组9节,英语组3节,其他学科17节。各组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二、活动亮点
(一)教学理念先进,贴合教育趋势
多数教师能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语文老师牟翠娟在《赵州桥》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老师马翠芳在讲解《2、5的倍数特征》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数学规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课堂精彩纷呈
教师们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的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有的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英语老师靳文真在《They are lions》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型,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精心打磨,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识,再到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以王彩霞老师的公开课《火烧云》为例,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注重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闫伟鹏在美术课上,融入了语文诗词的元素,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创作绘画作品,既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刘明波老师在体育课上,结合数学统计知识,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
尽管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二)部分教师对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公开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有的教师在前面的教学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课堂练习和总结归纳无法完成;有的教师则在前面的教学进度过快,后面剩余大量时间,只能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小组分工不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指导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高。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时间管理能力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让教师对自己的公开课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学时间把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时间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时间管理能力。
(三)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研究
组织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让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流程和评价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科学进行小组分工,及时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研讨活动,分享优秀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活动成效与展望
本次校内公开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成长。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同时,本次活动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