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发病时,患者可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麻木无力、视物异常、头晕头痛及感觉障碍等。
临床数据显示,大多脑梗发生在后半夜。因为此时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且人在睡眠状态下血流速度较慢。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者脑血管狭窄,就容易导致脑血管堵塞,引发脑梗。睡前若出现下列症状,就要当心了:
1.进行性头晕、头痛。睡前出现进行性发展的头晕、头痛症状,且比平时更剧烈,看东西天旋地转,这可能是脑组织缺血引发血管痉挛所致。
2.一侧身体发麻、无力。脑梗后,由于一侧头部组织受损,身体一侧会突然出现发麻、无力,伴有言语不清的表现。
3. 视物异常。睡前突然出现两眼发黑、视物不清,休息后仍无法缓解,这可能是因颈内动脉眼动脉段供血不足,引发视网膜缺血。
4.频繁打哈欠。睡前频繁打哈欠,伴随全身无力、嗜睡、明显头晕等症状,需警惕脑部严重缺氧。
5.经常流口水。睡觉时流口水,同时伴有嗜睡、头痛或嘴角歪斜等症状,这可能是局部脑组织缺血所致。
一、如何快速识别脑梗?
牢记“BE FAST”口诀!
对于脑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很快进行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血流恢复,大部分患者可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至关重要。
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可用“BE FAST口诀”:
“B”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突发视力变化,视物模糊困难;
“F”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提醒一旦发现上述卒中早期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刻就医。
二、尽早防控是关键
脑梗不是“一次发病,终身免疫”,而是“一次发病,再发频繁”。了解正确的预防知识,可尽早防控脑卒中,避免发病或减少后遗症。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保持充足睡眠。
(2)晚上减少暴饮暴食,特别是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多摄入蔬果、谷物杂粮、鱼虾类食物。
(3)尽量少喝酒,戒烟并避免吸二手烟。
(4)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激动会加重心脑负担。
(5)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
2.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发现口角歪斜、突然流口水、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争取在治疗时间窗之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此外,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以及保持规律作息。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每年进行1次体检,尤其是脑卒中相关筛查,如颈动脉超声、脑血流动力学检查等,及早发现异常指标和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