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以“五育并举,劳动育人”为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年度工作实施情况
(一)课程体系构建
一、基础课程渗透
低年级:以生活技能为主(整理书包、系鞋带、简单种植);中年级:学习工具使用(手工制作、缝纫基础);高年级:参与社会服务(社区清洁、公益宣传)。结合学科教学,在语文、科学、美术等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如观察植物生长、制作手工艺品等)。1-5年级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分学段制定教学目标。
(二)特色课程开发
开设“校园小工匠”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木工、陶艺等传统手工艺实践;打造“劳动+科技”融合课程,如3D打印创意设计、智能种植等。
(三)实践活动开展
1.校内劳动常态化
设立班级值日岗、校园环保小卫士,每日开展教室清洁、垃圾分类;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各班级认领责任田,种植蔬菜、花卉,全年收获蔬菜、谷物等50余斤。
2.主题活动多样化
开展“劳动创造美”主题周,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叠衣服、包饺子、钉纽扣);组织“丰收节”,学生体验收割水稻、制作五谷画;联合社区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参与敬老院服务、街道卫生维护。
3.家庭劳动协同化
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要求低年级每日完成10分钟家务,高年级每周完成3项家庭劳动;举办“亲子厨房日”,家长与学生共同制作创意美食。
三、工作成效
90%以上学生掌握至少5项生活技能,自理能力显著提升;在区级劳动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3名学生获“劳动小能手”称号。家长调查显示,85%家庭反馈孩子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问题
劳动实践场地有限,部分活动难以深入开展;教师专业指导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2.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五、结语
本学年,我校通过系统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劳中悟”,初步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未来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