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清脆的朝鲜族长鼓声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荡开层层涟漪。李锦兰阿姨身着彩缎短衣,正跳着阿里郎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团新编的舞蹈,她的裙裾随着《阿里郎》旋律翻飞,不远处几位汉族阿姨举着手机拍摄,笑着学习摆手动作……这是莱山区滨海路街道上海滩花园社区再寻常不过的日常,近年来,社区以民族团队、便民集市、技能工坊为共荣载体,打造“海纳百川 和美共融”社区品牌,以“融”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聚智社区服务合力。
民族团队:多元融合的“文化孵化器”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外来户’,邻居们却把我当成了自家人。”朴承哲大叔边说边展示手机相册,照片里他和邻居们包的五色饺子正冒着热气。上海滩花园社区是一个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社区,为加快少数民族居民融入社区治理的步伐,社区打造了“滩上美好,籽籽同心”志愿服务项目。成立文化共融志愿服务队,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针对少数民族居民反映的问题,开展均等化、特定化服务。创办“红心社区大学”,开设音乐、书法、形体等8门课程,充分满足各民族学员多方面发展的学习需求,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红色阵地”。成立“阿里郎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团”,演出曲目已获得20余项市区级荣誉。会同30多家红心商铺开展民族团结服务活动,举办民族团结小剧场,形成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双向赋能。
便民集市,基层治理的“民生会客厅”
孩子们相互交换玩具、社工帮助居民维修电器、律师为居民解答社保新政……每月9号,社区的小广场就变身成为“幸福大集”。上海滩花园社区积极探索高品质文化社区建设新路径,打造了“幸福9号集市”文化品牌,设立政策宣传区、便民服务区、文化体验区、童趣市场区、放心好物区“五大服务区域”,对接辖区“双报到”单位、大华物业、振和发展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红心商铺4种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磨刀修伞、法律咨询等21项便民服务。其中特别设立的“民情流水线”摊位,累计解决管道老化、停车难等民生问题33件,让基层治理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
技能工坊,共同富裕的“梦想加工厂”
走进“楷森手工坊”,张立凤大姐手指翻飞编着中国结,“以前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现在靠手艺能每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她的手边,苗族银饰与鲁绣香囊相映成趣。通过“人员摸排+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上海滩社区形成了“非遗文化传承+现代技能培育”双轮驱动模式,打造“楷森手工坊”、“‘培赋能促提升’技能培训班”两大社区经济新业态。其中“楷森手工坊”引领居民抢抓“云端经济”创就业机遇,目前已有学员近千人,其中少数民族近百人,已顺利完成10余批外商订单,数量达6000余件,成交金额85000多元。“‘培赋能促提升’技能培训班”打造非遗传承培训基地,邀请各领域专家到社区分门别类开展专业培训。联合振和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互联网营销班、养老护理班、汽车维修班等多种课程,现培训班累计开展50期,培育学员200人,形成“人人学技能”的社区文化氛围。
在社区书记王评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一张特别照片——烟台市第2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艺演出上,各族居民手挽手跳起团结舞,阳光照亮了每一张灿烂笑脸。这或许就是上海滩社区“海纳百川 和美共融”的最好注脚:在这个海纳百川的社区里,各民族的文化细流,终汇成温暖的生活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