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栖霞市桃村铁口小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日期:2025-03-10     

字号:

一、领导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工作,进一步掌握教情、学情,特制订制度如下:

1、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规律,以理论指导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做到每天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并做好记录。

2、坚持领导上课制度。学校领导要坚持任课,并能胜任一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指导教学工作。

3、加大领导听课力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5节,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并做到听课有记录。

4、坚持评课制度。评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坚持听课后的评课制度,听课后领导要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进行评议,共同交流听课意见,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评课要做好记录。

二、教师教学规范制度

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对这些基本环节应提出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1、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应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教师应该写教案或备课笔记,这是加强教学计划性的具体表现。但写法不要强求一律,老教师写个简要提纲即可,青年教师则要写出详细内容。教案或教学笔记应反映四个方面的要求: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有主要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3)作业布置,包括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

(4)教学方法的设计。教案或教学笔记应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和风格,反对一味照抄教学参考资料。

2、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这一环抓好了,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就可节省大量时间;否则,就会带来许多麻烦,例如课堂未听懂,知识缺陷多,作业不会做,进度跟不上,课外补课占去大量时间。因此,要强调课堂解决问题,要重视讲练结合。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领导干部按照这个标准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按照这个标准来训练自己的基本功。

3、布置适量的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但作业切不可过多过难。小学低年级不应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也应尽量少布置作业。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是作业多、考试多。一门学科每天布置半小时作业,孤立起来看是不多的,但每门学科每天布置半小时作业,学生承担的压力就无法忍受。批改作业应有讲评,教师要着重指出共同性的问题。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课外辅导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课外辅导的重点在两头:差生和优等生,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使差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中间状态的学生,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只宜个别进行,不可采取集体讲课办法。

5、成绩考试考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要重视对学生的平时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效果。平时考查应有成绩记载。期中考试和学期考试,应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出好试题,评好试卷,作好成绩分析工作。考试次数要严格控制,试题难易要适当,不搞突然袭击,不能只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三、备课制度

备课是教师为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需做到以下备课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搜集相关教学材料,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

2、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

3、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方法及个别差异等,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

4、围绕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及方法。

在备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师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

4、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

6、要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或进行复备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