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5-02-28     

字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致力于完善课程体系,规范学校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课堂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坚决贯彻 “开足、开齐、开好” 各类课程的方针,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基础学科课程外,还注重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例如,开设了科技创新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同时,学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确保各类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教材、师资等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巡课制度的执行,将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专门的巡课小组,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巡查。巡课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对于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进和改进。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研讨,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并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巡课制度的有效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优生培养方面,学校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在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中做《四全培养,共育优才》典型经验交流。学校通过 “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培养” 的四全培养模式,为优生的成长提供了系统的培养方案。从学生的入学选拔、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过程监控到综合素质提升,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同时,学校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烟台市教科院组织的教科研之旅 ——走进黄渤海新区活动中,学校做《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构建结构化深度课堂》经验交流,展示了学校在学科核心素质培养上的成功做法。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构建结构化深度课堂。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是学校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集思广益,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教师们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研讨活动则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学期以来,学校通过 “‘引进来・走出去’教师专业提升工程” 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先后组织了 “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合作学习主题研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项培训” 等主题培训活动。邀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教师们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校外培训、学术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们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

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 “青蓝工程”“行知成长营” 等教师专业发展品牌项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青蓝工程” 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导师在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行知成长营” 则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成长平台,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反思分享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这些教师培养措施的实施,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学科研成果评选中屡获佳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