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本年度,我校认真学习和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我校学生劳动素养,推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现将本学期主要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劳动课程规划安排
本学期我校认真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落实,1+1+X ”课时保障,确保每周设置有1节“劳动”必修课,每学年有1个集体劳动周,“ X ”指每周课外和校外劳动时间。其中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一至二年级不少2小时,三至五年级不少于3小时。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承担起劳动教育规划、课程开发、组织实施、指导考评、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协同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及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本学期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实施方式。
教研组认真解读《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十大劳动任务群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劳动课程。
我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安排校内劳动实践课:每周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节劳动教育课程。安排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将五一劳动节的所在周设立为劳动周。在劳动周,学校会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以级部为单位的劳动技能展示比赛活动,从课程入手,让劳动成为生活,使同学们在劳动中掌握技术。在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感情。
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出发,参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劳动清单,内容包含家庭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社会服务教育等内容。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清单实施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通力协作,引导孩子进一步知晓学校实施劳动清单的意义,包含的主要劳动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引导家长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角色,将劳动空间让位给孩子,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清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更在于让学生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学会了观察思考,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校外劳动教育社会活动基地,聘请有关人员作为劳动辅导员,不定期由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发挥我校农村小学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在学校内开辟种植园,联合家委会在校外建立种植基地,聘请丰富的农业经验本校老教师、保安及家长、作为指导者组织学生参与体验蔬菜和农作物种植管理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制作等。
三、劳动教育课程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保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开发扩大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不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四、劳动课程评价
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成长档案。将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清单落实、参加劳动周及各级各类劳动实践成果展评的标志性成果等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并逐步实施计入电子评价系统。
五、亮点与不足
经过反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训。由于本门课程没有固定教材,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深入的理解,必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思想到行动,给予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课任骨干教师的培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带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提高。
3.劳动实践的开展缺乏专业的引领。虽然学校有计划,教师有实施,但都是在大家理解基础上基于自身的探讨和实践,是否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方向,心里和迷茫。希望在对学科关注的同时,能有更多身边的经验和榜样可以借鉴学习,在和谐的基础上,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古现中心小学
202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