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以市教研工作要点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以教育创新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教管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提高教学效益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加强新教材变化研究,结合我校和班级实际情况,每位教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其计划实施。
2.依靠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同科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最大效能教学。同时,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学科整合,整体提高教学效能。
3.搞好教师教案的观摩学习,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的业务能力;搞好学生作业的评比,提高教师课后反思的业务能力,要求教师每周至少一篇真情实感教学故事或反思,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构建学习型校园
本学期各教研组要继续深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加强新教材的研讨和培训,组织教师们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思想,真正将核心素养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科,进一步加强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同时,引导教师开展学科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同行,确保教学研究的前瞻性。
(三)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具体措施:
1.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开学第一周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各组长回顾总结上学期的教研得失,交流本组本学期的一些主题和活动安排;教导处组织学习本学期学校教研工作意见,并针对性地提出各组的相关建议。
2.教研计划项目审批制。教研组长会议结束后,各教研组将计划上交教导处审批,审批之后各教研组要认真、及时落实。
3.教研活动常规化。每个教研组的工作分成两大块,一个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另一个是学生的主题活动。把原来由教导处组织的自上而下的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变成由教研组内部检查为主的形式,包括备课、听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真正提高教研组的工作质量。教导处除了参与和指导各教研组活动外,还要对照学期教研计划监控好各组的活动是否正常开展。
4.教研活动资料及有效性。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坚持“听—说—讲—评—改”五位一体模式。每个教研组在活动前要有组织、有计划,而且活动中要把老师们发表的意见或建议记录下来,并总结提炼出本次活动的经验或心得。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研训的实效性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决定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成功与否。做实教师研训,分层次、多途径地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1.走以校为本、以研兴教、以研强师之路。真正发挥名师及骨干教师在开放式校本研训活动的作用,使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构建有效的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业发展平台与阶梯,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各个层级的研训活动,做大、做优骨干教师队伍,推动优秀教师群体快速成长。
3.创新研训方式,提高研训活动的实效性。坚持研训工作的课题化、专题化、系列化和精品化,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研训、“同课异授”研训,“会诊式”研训、跨学科研训、中小学衔接研训等主题研训活动,突出以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性教学研究。
(五)稳步推进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为充分发挥作业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本学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政策要求,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保证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二是要坚持围绕新课程改革进行作业设计,坚持自主性、层次性、开放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紧扣学科教材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基本目标,进一步优化作业结构。三是要特别注重预习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四是坚持完善作业审查备案制度,建立课外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到实处。
(六)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进一步强化音体美教学管理
一是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依法开齐、开足、开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程。任何人不得挪用音体美课程。二是加强音体美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音体美教师的专业能力。三是加强音体美教学研讨活动,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四是以音体美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作用,深挖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本学期继续深化德育教学,要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立德育人。
(八)继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新教材为载体,努力提升师生素养
1.继续深入开展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业务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理论素养。
2.加强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备课以学科素养培养为主线,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让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提升专业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高效课堂示范引领。校级立标课,一师一优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教师大比武等教学活动都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 大力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4.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始终贯穿如一。为了避免改革流于形式,我校采取推门听课活动,由各学科组领导和备课组长负责,采用定时的方式进行抽查,通过推门听课活动可增强教师的精心备课,潜心教研的自觉性,从而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落到实处。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新学期学校教研计划,召开教师会;
2.制定各学科、各教研组教研计划。
3.新教材的培训和研讨。
三月
1.校内立标课听课活动;
2.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
3.教学常规阶段性检查。
四月
1.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
2.教学常规阶段性检查;
3.校级主题教研活动。
五月
1.迎接市督导常规检查;
2.学校推门听课活动;
3.德育课例评选活动;
4.校级主题教研活动。
六月
1.教学常规阶段性检查;
2.手写备课评比活动;
3.英语、语文书写比赛;
4.校级主题教研活动;
5.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
七月
1.期末复习;
2.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