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春来征程万里阔,扬帆奋进更当时。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紧紧围绕教体局教研室的工作重点,以2022版新课标学习为契机,以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备课主题教研为引领,积极推进“面-线-点”培训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化课程育人,注重学科实践,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有效落实“双减”,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业务上的指导与检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承办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及学科活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目标任务
1.坚持常规教研,管理规范科学。实施优化管理策略,牢固树立教学的规范意识,综合双减大背景下的学生现状,进一步加强备、上、批、辅、检测等常规工作,细化学科集体备课研究,进一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2.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继续抓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积极学习课程标准,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课程改革有序稳步推进。以科学精神推进课程研究与改革,力争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4.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加大教研教改力度,落实教研行为,使教师在践行行动研究,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抓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着力打造骨干教师,通过“人人参与”活动,建立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6.响应双减政策,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三、校级教研活动安排
2 月份:新教师培训成果汇报课
3 月份:骨干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
4 月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5 月份:学科实践活动教学研讨
6 月份:优秀作业设计征集
7 月份:学期教研成果总结与表彰
四、常态化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参与,2-6月份完成。
学期初,教研组长制定好计划,针对本组成员不同的特长和个性特点安排好日程。课型齐全,分配合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先行示范课。课时安排:理化生、政史地组,上午第二节讲,第三节评。语文、数学、英语组下午第二节讲,第三节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减少大家调课量。
大组活动安排如下:
每周二、四下2:语文组
每周三、五上2:数学组
每周三、五下2:英语组
每周二下3、四下3:理化生组
每周二、四上:政史地组
跨级教师:每个年级都要讲
五、措施
(一)抓学习,强研究,学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融汇信息技术,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课程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全体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切实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2.继续开展撰写教学反思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双减的新形势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就要对任何问题都有思考,要有调查分析,要进行及时地总结。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的45分钟变成收获满满的45分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教学反思。
(二)优化教研常规管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
学校设立六个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政史地组、理化生组、音体美组),每组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李绍阳、石晓兰、滕吉宁、孙佳君、王秀娟、刘金霞),各教研组根据学校要求及学科特点制订本组教学教研计划。
2.坚持集体教研活动。
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中教研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内容涵盖集体研讨、分析学情、审定备课提纲、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讨论可行的课堂信息技术手段、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集体备课活动和各种专题研讨交流及理论学习。教研组长须根据事前计划,确立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确立中心发言人并使之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过程要围绕主题,除中心发言人外,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和发表见解并做好记录,做到每次活动有效果,人人有收获。活动内容记录及时上报。
3.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中的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每年至少主讲一节研究课。其余教师必须根据学校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总结教学经验。
(三)进一步做好教科研,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
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走教科研结合的道路,是培养新型教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学不应再是纯粹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展,必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过程、有结论;学校要求人人有研究课题,周周有研究活动,凡有实验课题的教师要广泛搜集资料,扎扎实实进行实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未来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领导,做到培养有中心,有重点,将有关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根据学校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完善师徒结对子制度,每名青年教师确定一名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整个成长过程进行把关指导。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亮相课、说课、研究课等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招远市梦芝学校
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