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纲领,立足农村学校实际,以“减负提质、扎根乡土、师生共长”为核心,通过强化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开发乡土课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抓实课堂教学,提升业务素养。加强教学研究,创新课堂形式。
2.搭建展示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教师展示舞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加强作业设计改革,落实“减负”提质。严控作业总量,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把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人工智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我们将加大智能教学研讨力度,研讨AI使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通过研讨使教师明确人工智能教学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通过智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施人工智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能力,提高教师自我评判能力,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
各教研组要在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常态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活动的详细记录和活动后的总结工作。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教材解读、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各教研组长要充分调动组内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师徒结对或“一帮一”活动,使同伴互助真正落到实处。每次活动注重在过程中学习,按“教学方案预设,人人参与研讨——一人执教,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课后执教者交流预设和教后的体验,其他人积极参与活动——骨干教师针对性的点评或专题讲座”这样一个过程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
(三)落实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继续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课程标准研究,依据课程标准修改完善教师教、学生学和学业质量评价的要求,切实把课程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继续扎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优化教学结构。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度学习、教与学方式变革等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材呈现方式,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单元、大任务、真问题、真情境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深化大单元教学。
(四)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小学生作业改革研究。
深化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完善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审批制度等。把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研讨,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家庭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读、写、讲、画等方式,培养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