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我校“培育博学仁爱阳光少年,成就智慧美丽快乐人生”的办学理念,本学年我校教研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务实、求真、有效的教科研机制为立足点,会同政教处,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重视校本教研,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深化学科主题教研,引领课堂改革,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将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依据教研主题确定授课内容,并依据教研主题设计观课量表,依据观课量表撰写观课报告;加强学科德育课例学习与研究,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的相关材料撰写学科德育课例。
(一)开展主题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
继续加强学科主题教研,组织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语文重点加强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教学模式研讨,英语突出自然拼读教学、阅读教学,数学侧重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等。学校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制定课堂教学研讨主题, 同学科教师按研讨主题研究同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策略、学生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让教师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反思提高中不断进步。
(二)加强学科集体备课,深化拓展教研活动
注重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研讨,备课教师务必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把本单元的前后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对照课程标准,根据课标理念设计素养型教学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可见的学习成果、相应的评价,探索“教-学-评”一致性,备课关注学生的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设计,打通教学内容横向和纵向联系,进一步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点和跨学科融合点。
各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集体备成果,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学校各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集思广益,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制作微课、精选练习、作业设计等方式补充教学资源,形成校本化的备课资源。
(三)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长
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树立一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成绩突出的教书育人骨干和典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课标分析、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观课议课等业务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采取结对子的形式,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继续加强每日悦读,深化单元拓展,提升语文效益
以“阅读成长·书香人生 ”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爱读书、读好书,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抓好晨读,营造书香氛围,坚持每日阅读打卡,养成阅读好习惯。组织教师重建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做到单元导引重感知、示范阅读重方法、 自主阅读重体验、读写联动重应用、延伸阅读重视野,确保每个课程单元的实施质量,推进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教学工程深入、高效落实。
三、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减量提质
1.扎实开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改革研究。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
2.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探索新时代小学作业改革新路径,作业减量提质,让学生快乐学习。
四、开展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 “ 以人为本, 以质量为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益。
1.学科教研组须制定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语文数学每学期组织2次,英语1次,科学1次、道德与法治1次,音体美各1次校级教研活动,每周至少有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每次都要做好活动总结。教研活动要结合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注重活动的有效性。注意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期末学校进行检查评比。
2.要求各教研组针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立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学校随时进行调研和抽查,学期末将所有的过程材料上交整理。
3.随时随地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定期对教学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评估其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主抓教学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16节。制定听评课制度,听后要及时评课和反馈。加强对教师的跟踪问效和指导,课后根据教学效果当场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本学期要在本组内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学科论文和教学反思等,通过听课、评课,促进交流;尝试到外校参加教研,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教研实效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把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作为重点,通过对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促进全体教师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
1.抓好教师基础课、过关课活动,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继续搞好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撰写工作。
2.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做到: “五个一”:撰写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做一个典范案例剖析;每学期写一篇独立思考的基于自己校本研究中的感受与收获的经验或论文。通过这些手段加速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化。
3.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坚持“师徒结对”等形式,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促使她们在教学教研的各个方面,真正起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使其备、讲、评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4.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室教学经验,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室教学水平。组织教师主动参加各级课程培训,外出听讲座、学习取经等,自觉阅读有关教育教学、课改理论等书籍,将新理念新思想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有效转变教学行为。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组织制定学校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各教研组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3.各教研组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开展集体备课。
4.组织学习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要求。
三月份:
1.教研组依据计划,开展教研活动。
2.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上好教学研究课。
四月份:
1.教研组依据计划,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五月份:
1.教研组依据计划,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继续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3.按计划进行业务学习
六月份:
1.教研组依据计划,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2.继续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3.按计划进行业务学习
七月份:
1.各种教研资料的收集。
2.各教研组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3.组织期末检测,进行各科教学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