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1 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依据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1.2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推出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各门诊、医技、临床科室安排固定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每年必须至少参加由本院举办的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培训讲座二次,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以提高自身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1.4 各病区每月召开医患(或家属)座谈会或咨询会,根据住院病人情况选定时间由医生或护士进行集体讲解,语言通俗易懂。
1.5 有稳定的医务人员(兼职)组建成专科健康教育队伍,定期到社区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2.医务人员工作职责
2.1 健康教育按评估病人情况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完成。
2.2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住院日长短、对所患疾病要求达到的目标、生理及心理情况、经济状态等评估出患方的健康教育需求。
2.3 健康教育的方式:播放健康教育视频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个别指导、工休会集体讲解、放置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供病人及家属查阅、制作健康教育看板等。
2.4 健康教育内容
2.4.1 门诊患者宣教
2.4.1.1 门诊诊疗环境、就诊流程。
2.4.1.2 传授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
2.4.1.3 合理用药指导。
2.4.1.4 根据不同个体或群体(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不同季节、不同健 康问题和心理状况,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内容。
2.4.1.5 健康教育内容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注意普及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不同个体 或群体(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的需要。
2.4.2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2.4.2.1 入院教育:
2.4.2.1.1 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2.4.2.1.2 患者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
2.4.2.1.3 病区的生活环境:病床、床头呼叫器、无障碍卫生间及其他常用设施的使 用。
2.4.2.1.4 医院规章制度,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院,遵医嘱服药等。
2.4.2.1.5 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用药常识。
2.4.2.2 住院期间教育:
2.4.2.2.1 所患疾病的一般常识、疾病转归、治疗方案及预后。
2.4.2.2.2 特殊检查治疗前后、一般诊疗活动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检查时配合要点。
2.4.2.2.3 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及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2.4.2.3.4 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2.4.2.3.5 使用健康教育处方,针对高危人群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开展戒烟、 限酒、限盐、指导合理饮食、健身等行为干预活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
2.4.2.3.6 心理卫生教育。
2.4.2.3.7 住院费用的解释工作。
2.4.2.3 术前教育:
2.4.2.3.1 手术的流程及术前、术后需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
2.4.2.3.2 术前准备的内容及意义。
2.4.2.3.3 术前签字的意义。
2.4.2.3.4 术前心理调节。
2.4.2.4 术后教育:
2.4.2.4.1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情绪的调节、卧位要求、引流管的保 护、减轻疼痛和不适的方法、进食的时间和饮食种类、活动时间及注意事项、用药的相关 知识等。
2.4.2.4.2 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2.4.2.5 出院教育:
2.4.2.5.1 出院后继续用药方法。
2.4.2.5.2 饮食、活动、休息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4.2.5.3 心理调节的方法和重要性。
2.4.2.5.4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能。
2.4.2.5.5 复诊时间安排及重要性。
2.5 病人健康教育记录:
2.5.1 护士在入院、出院、健康教育评估登记中记录。
2.5.2 医师在病历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