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开始集体朝南迁徙;
三候群鸟养羞,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文化习俗 赏菊 在白露时节,菊花开出了最美的花朵,因此古人把白露日称为“菊节”,这也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如今,在白露时节,人们常常会去赏菊,拍照留念,感受秋的美好。 寻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在白露日的清晨将植物上的露水收拢,静置之后,可用以擦眼、烹茶、煮酒。古人认为露水对身体的滋养效果因其附着的植物特性而异,比如百花露可以养颜,百草露可止消渴,柏叶露可以明目等。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秋兴 白露斗蟋蟀在宋代就颇为流行,至明清,风气更盛。《清嘉录》记载:“白露前后,驯养蟋蟀,以为赌斗之乐,谓之‘秋兴’,俗名‘斗赚绩’。”彼时人们“提笼相望,结队成群”,称蟋蟀为“将军”,相互斗乐。 饮食起居 吃白露糕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白露节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吃白露糕。有的地方还会在白露这一天制作一些特别的传统糕点,如桂花糕、红豆糕等。吃糕有长命百岁之说,被认为可以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采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一带,尤其是苍南、平阳等地在白露之日有采“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的习俗。“十样白”就是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子、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和白晒参。 节气养生 三忌 忌赤膊裸体,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就是,处暑依然炎热,需要每天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之后,到了白露,就不能赤膊裸体了,以防着凉。忌吃辣,“防秋燥 保阴津”是白露时节的养生准则,白露时节,秋燥严重,最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切忌饮食上的放纵,少吃辛辣食物。可适当食用当季新鲜多汁的果蔬,如雪梨、鸭梨、萝卜、黄瓜、西红柿、葡萄、香蕉、广柑、椰子、枣、豆浆等,以及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益胃生津。忌过度进补,“贴秋膘 宜清补”,贴秋膘要适度,秋季,人的脾胃最是虚弱,过度进补易造成消化不良,切忌暴饮暴食。可选用海参、甲鱼、鸭肉、蛋、银耳、莲藕、山药、莲子、芡实、大枣、豆类及豆制品等进行适当的饮食调养。 三宜 宜吃梨,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脾胃较弱的人,可以熬制成冰糖炖梨水。宜吃枣,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秋季的补养佳品。宜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既可益气补脾,也可养血安神,白露时节服用,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