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1、为了改进管理办法,优化教职工队伍,逐步形成多劳多得、优绩多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制订了本方案。(音体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2、坚持德、勤、能、绩全面考核的原则,建立领导、职工、学生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与教职工奖惩直接挂钩,并做为教职工的聘任、职称审报和实习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
3、考核及奖励范围:仅限于本校正式聘用的在岗的教职工,试聘人员只参加考核不予奖励。
4、考核与奖励每学期一次,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布置,组织实施。
5、师德考核参照依据为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情况。
6、班主任+2分(优秀班主任+3分),党务工作三档加分(0.5分、1分、1.5分)
第二章 专任教师考核细则
教师考核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1、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情况(25分)
2、工作量(30分)
3、教学成绩(35分)
4、出勤(10分)
第一节 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的考核(满分25分)
一、考核内容: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校长与教师签定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责任书》中的内容考核。(满意度包保对象每上报一个成功样本,加0.2分)
二、考核办法:
1、分三条渠道问卷测评(满分均为100分):
a、学生对教师测评
b、年级组内教师测评
c、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对教师测评
三条渠道得分权重为a:b:c=5:2:3
此项累计得分=(学生测评平均分×50%+教师测评平均分×20%+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测评平均分×30%)×30%
2、两点说明:
(1)测评前学校专门印发评分标准。
(2)学生评教师时,从教师所任的班级前80%的学生中抽取50%的学生参加测评,在计算学生测评平均分时,去掉2个最高分,去掉2个最低分,计算其余学生的平均分。
(3)教师互评时,在计算测评平均分时,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计算其余教师的平均分。
第二节 工作量的考核(基本分为30分)
一、学期工作量得分计算公式:
20分× ×
注:(1)A为参变量:
语文、数学、英语A=10,物理、化学A=9;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音、体、美、劳技等A=16*5/6(毕业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A=14*5/6)。
(2)B为班级规定人数:初中为50人,高中为45人。
二、三点说明:
1、班周节数以课程表正式排课为准。
2、任一个班课的教师学期得分再乘以4/3。
3、高中(实有人数不足40人的按40人计算,超过40人的按实有人数计算。
三、工作量的几种情况加分:
1、教师代课:
如果任课节数≥A,学期加分=学期代课总节数×1/5,如果任课节数<A,学期加分=学期代课总节数×2/15,若跨年级代课在上述规定加分基础上再乘以1.2。
2、任工具学科及重点基础学科两头课的教师,每学期得分再乘以4/3,其它学科教两头课的教师,每学期得分再乘以1.1;其它学科教三头课的教师,每学期得分再乘以1.2;班主任工作量单独加1.58分。
3、音、体、美教师课余集中指导训练(含带操,带操3次=1节训练),学期加分=训练总节数×2/15(事先得到分管主任批准)。
4、其它情况经考核领导小组研究酌情给予加分。
第三节 教学成绩的考核(35分)
一、初中部教师的考核
1、平均分和优秀率的名次各占6分,其计算公式为:
得分=6×(1- )
2、平均分和优秀率的进步幅度各占9分,进步幅度计算公式:E=(F-H)-(G-J)。
F、任课教师所任班级本次期末平均分(优秀率)。
G、任课教师所任班级前次期末平均分(优秀率)。
H、任课教师所在级部本次期末年级平均分(优秀率)。
J、任课教师所在级部前次期末年级平均分(优秀率)。
计算方法:
E≥2 得9分;
0≤E<2 得8分;
-2≤E<0 得7分;
-4≤E<-2 得6分;
-6≤E<-4 得5分;
E<-6 得4分。
3、说明:
(1)任两头课的老师,两成绩分别计算得分,取其平均值。(兼结业考试及毕业班课的按4:6计算)
(2)若有的学科无前次期末考核成绩,以入学分班考试班级总成绩为准。
(3)根据质与量的对立统一性采取教学成绩与考勤联系,
教学成绩实得分=原教学成绩分×(1- )(n为实际缺勤整月数)。
(4)平均分或优秀率若两学期获得级部第一名,则不再计算相应项目的进步幅度得分,其进步幅度得分为满分。
(5)若某些学科因特殊情况无法计算教学成绩,则按测评成绩在级部中的名次附相应分值。
(6)从期末全区网阅开始,教师个人教绩和备课组成绩挂钩,备课组得分占比为2/3,教师个人占比为1/3。
备课组计分方法:根据各备课组期末统考平均分全区(含私立)位次分别赋分,第1名30分,第2名29分,以此类推,第26名5分。
(7)教师校内考核个人平均分位次在全区前7名且高于本备课组全区平均分位次,对教师个人进行额外加分,具体加分方法:(教师个人位次赋分-备课组位次赋分)×1/2
(8)各类教学常规的检查评议纳入教师教绩考核,备课组(教研组)内按等差数列排序赋分,教绩中占比为1/2。
二、高中部教师的考核
1、平均位次的名次得分(18分)
(1)实验班优秀生(按班级人数的30%确定)的平均位次名次得分和其他学生的平均位次名次得分各占9分。
级部(或班级)第一名得9分,最后一名得3分,其他名次的得分按等差数列的计算方式赋分。
(2)普通班学生(按班学生人数的90%确定)的平均位次名次得分占18分。
级部(或班级)第一名得18分,最后一名得6分,其他名次的得分按等差数列的计算方式赋分。
说明:相邻名次间平均位次的差为c,若c小于级部(或班级)的平均位次差,则得分=本名次应得分+(上一名次得分-本次应得分)×40%;若c大于级部(或班级)的平均位次差,则得分=本名次得分-(上一名次得分-本名次应得分)×40%。
2、平均位次的进步幅度名次得分(12分)
(1)实验班优秀生(按班级人数的30%确定)的平均位次进步幅度名次得分和其他学生的平均位次进步幅度名次得分各占6分。
级部(或班级)第一名得6分,最后一名得2分,其他名次的得分按等差数列的计算方式赋分。
(2)普通班学生(按班级学生数的90%确定)的平均位次进步幅度名次得分占12分。
级部(或班级)第一名得12分,最后一名得4分,其他名次的得分按等差数列的计算方式赋分。
说明:(1)相邻名次间平均位次的进步幅度的差为d,若d小于级部(或班级)平均位次的进步幅度差,则得分=本名次应得分+(上一名次得分-本名次应得分)×40%;若d大于级部(或班级)平均位次的进步幅度差,则得分=本次名次得分-(上一名次得分-本名次得分)×40%。
(2)进步幅度的计算是以上一次期末考试的平均位次为参数(高一第一学期末的进步幅度计算以中考成绩为参数)。
3、几点说明:
(1)任不同班级课的教师教学成绩分别计算:
(a)任两头课且均为平行班的取平均值。
(b)任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课,教绩得分按3:2计算(毕业班按3:1计算)。
(c)任毕业班且跨其他年级课,教绩得分按3:1计算(任高三综合能力学科且跨其他年级课,教职得分按1:3计算)。
(2)若某些学科没有起始成绩,则取其他学科的级部(或班级)平均位次作为参数。
(3)任一个班课的教师其教学成绩分需再乘以7/10。
(4)根据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学成绩与考勤联系:
教学成绩的实得分=原教学成绩分×(1- )(n为实际缺勤的整月数)。
(5)若优秀生或全体学生的平均位次名次连续两学期均获第1名,则不再计算相应的进步幅度得分,其进步幅度得分为满分。
(6)若某些学科因特殊情况无法计算教学成绩,则按测评成绩在级部中的名次赋相应的分值。
(7)当学期没有全省会考的学科,其教绩计算以区统考及格率在级部(或班级)的位次进行计算。
(8)当学期有全省会考的学科,其教绩得分,会考占50%,区统考占50%,会考的成绩计算以及格率在级部(或班级)的位次进行计算:第一名18分,最后一名6分,其他按等差数列的计算方法赋分。
(9)对于期末各班优秀生调整后教绩的计算。进入实验班的学生既作为原普通班的学生参与班级计算,又作为实验班的学生参与计算;由实验班进入普通班的学生只参与普通班级成绩的计算。
三、音体美劳教师的考核
由考核领导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听课或说课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抽查学生的数量和班级的数量临时决定。根据考核小组的打分结果排序,按其名次附相应分值。
第四节 出勤的考核(10分)
一、考核内容:全学期病事假、迟到、早退、集会、办公纪律等。
二、考核方法:分两条渠道考核,一是民主测评,二是查出勤记录。
1、民主测评来自三方面:a、组内互评,b、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评,c、考核领导小组评
2、三方面得分仅比为:a:b:c=4:3:3
三、计分方法:
此项得分=10-(出勤测评分+出勤记录分)×20%
四、说明:按学校要求请婚假及丧假等特假视为出勤。
第三章 职员考核细则
一、考核的内容
职员的考核由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情况(70分)和出勤(30分)两部分组成。
二、考核办法
(一)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的考核
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情况由民主测评(50分)和督导检查(20分)两部分组成。(满意度包保对象每上报一个成功样本,加0.2分)
1、民主测评
(1)分三条渠道进行:
a、职员互评 b、教职工代表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评(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评议,本学科教师参加),c、考核领导小组评。
(2)三条渠道的得分比为a:b:c=2:4:4。
(3)其测评方式方法同教师。
2、督导检查
(1)分两部分 a、履职情况(平日、期中、期末检查)b任课情况
(2)督导评分方法
a、根据每位职员的职责范围和特点制定个人岗位职责。
b、根据岗位职责分解量化,形成岗位职责评分标准。
c、由处室领导按职员互评、教职工代表及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评议、领导评议总分排序,分为三档,每档相差1.5分。
d、原则上职员任主要学科满工作量一半以上或任地方、校本课程满工作量的,督导分为一档。
(二)出勤的考核
1、考核内容:全学期病事假、迟到、早退、旷工、集会、办公纪律等。
2、考核方法:分两条渠道考核,一是民主测评,二是查出勤记录。
(1)民主测评来自三方面:a、组内互评 b、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评 c、考核领导小组评。
(2)三方面得分权比为a:b:c=4:3:3。
3、计分方法:
此项得分=30-(出勤测评分+出勤记录分)×30%
4、按学校要求请婚假及丧假视为出勤。
三、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1、发放范围:学期内所有在职在岗职员,每学期按6个月计发。
2、发放数额:按德、能、勤、绩考核总分排序,按考核分数等差发放。
第四章 中层以上干部考核细则
一、 考核内容
由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情况(70分)和出勤(30分)两部分组成。
二、 考核办法
(一)职业道德及履行职责的考核
分两条渠道考核,每学期由教工代表、学校考核小组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评议(满意度包保对象每上报一个成功样本,加0.2分)。
a教工代表,b学校考核小组,两方面得分权比为a:b=6:4
(二)出勤的考核
1、考核内容:全学期病事假、迟到、早退、旷工、集会、办公纪律等。
2、考核方法:分两条渠道考核,一是民主测评,二是查出勤记录。
(1)民主测评来自三方面:a、组内互评 b、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评 c、考核领导小组评。
(2)三方面得分权比为a:b:c=4:3:3。
3、计分方法:
此项得分=30-(出勤测评分+出勤记录分)×30%
4、按学校要求请婚假及丧假视为出勤。
第五章 附则
1、本方案的制定、修改需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2、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方案的解释。
考核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赵燕
副组长:刘红伟、徐海龙、吕海滨、张涛
成员:柳林、高海峰、孙晓磊、冷志延、毛会彬、秦伟、李杰、张妍妍、张晶、王洁、梁庆美、张英杰、郭淑梅、于芳、刘晓杰、乔雅琴、刘清伟、鹿崇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