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为指导,以市教研室工作要求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抓好教研组和学科负责人队伍建设,发挥学科负责人的引领作用。
2.规范课程实施,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3.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以常规促发展,建构高效课堂。
4.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5.深化作业改革,做好作业的设置、备案、公告、问责等工作。
6.加大学生管理力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7.继续参与共同体活动,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8.强化教师培训,通过网络研修、业务学习、基本功训练等方式,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
9.搞好经典诵读、书写比赛等活动,推进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教研组和学科负责人队伍建设
1.完善年级组建设,选用综合素质强的教师担任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组教师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把好备课、授课、作业设置与批改、单元检测、跟踪查补等关口。
2.选拔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科负责人,引领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规范办学
1.按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所有学科,重视薄弱学科的开展。
2.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3.让综合实践课程发挥作用。要打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课程实施要重视开发教师资源,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注重学科整合,力求体现出学校特色。
4.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1.全力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校长、分管副校长、年级组长通力合作,加大对日常课堂教学的督查和指导,结合业务学习和听评课活动,以学科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引领,多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切实抓好集体教研活动。
抓好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根据各教研组的教学进度适时进行)
根据各教研组教师的特点,确定每位教师的主攻单元内容,教研组全体教师要对单元教材认真钻研,精心备课,活动时中心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全组教师进行研讨,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组长作好记录,留下详实的活动材料。
3.开展好集体听评课活动。
听课注意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有计划开展“同课异构”,二是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三是随机听课(即推门听课)。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要听出收获,评出效果。
4.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备课,抽查一次作业,并作好检查记录。
(2)教导处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3)教导处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巡查。
(四)教育教学活动
继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方面将侧重于汉字书写、经典诵读、语文知识运用、读写结合点训练、片段习作等;数学方面将侧重于口算、一般计算、简便运算、能力运用、动脑筋等;英语方面将侧重于英文歌、简单口语、英文书写等。
增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展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搞好作业设置改革。
作业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学科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作业设置要具有自主性、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层次性。作业批改的方法应多样化,有“重点面批法、互改与自改法、正误+评语法、二次评价法、典型作业法”等方法。
在深化作业改革的同时,逐步完善作业的审批、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
(六)加强考试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实施多元评价,构建评价新体系。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1)注重过程评价,各班级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设计一些如写作小能手、卫生小标兵、口算小状元之类的评价项目,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激励评价。
(2)改革终结性评价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期末书面考试形式,在期末考试前实行语、数、及音、体、美等学科的分项考核,并将成绩记入学生的学科成绩中。
(七)学生管理
1.充实完善学生会的架构,大力培养学生会干部,发挥学生会干部的模范、管理作用。
2.加大学生常规管理和习惯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增进与家长的联系,开好家长会。
(八)全面推进共同体活动
加强与共同体引领校的联系和沟通,选派教师到引领校听课学习,研讨观摩课程水平实施;抓好引领校送课到校的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与,重视同课异构。力求每次活动都圆满完成任务,见效果,得收获。活动中注意收集过程性资料。
(九)教师培训
1.组织教师搞好业务学习,加强新课标学习,全面理解教材,学习教学规范,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2.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电脑操作等,将各项训练落到实处,练出效果。
(十)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1.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功能,每个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角的更新、借阅工作。
2.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3.组织好学生读书活动,收集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展示栏。
4.重视书法课程的开设,组织好学生硬笔书写活动,加强书写指导,发挥写字板和展示栏的作用。
5.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