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03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及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内涵发展总导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工作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具体措施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新区益文小学以“减负+增效”为核心,扎实落地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战略,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慧校园综合平台”,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1.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暖绘童心”课程

学校根植“暖·毅”文化,基于校树“枫树”刚强坚毅的特点,深化“六领域·四类型”“暖绘童心”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中国印记、世界眼光、全面发展的“枫美”少年。一是构架“一体两翼”课程实施格局。“一体”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通过平时课堂加以落实。各学科教研组要研究出本学科的拓展类课程,可以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两翼”指的是个性化课程和综合性课程,通过每周三下午全校走班的社团时间和晚班托管服务时间落实。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施全校走班,将各类课程内涵加以丰富。二是继续深化益益文文小当家、崇军明德、讲好益文故事、京韵流芳、科技之光等学校特色课程。

2.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暖慧童心”课堂

学校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致力于打造“暖慧童心”课堂,其核心就是用教师的暖言、暖行启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活性的知识理解,提高学习、分享的能力和乐趣,从而智慧地成长。

一是全程捕捉,智能分析。基于AI智能识别、云计算、智语音、音视频结构化、大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和智能设备实时记录师生课堂上的语音语调、行为表现,借助教学分析模型,对教师行为轨迹、学生专注度、师生活跃度、教师授课风格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研判,形成课堂综合评价报告。做到AI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及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对老师“如何教”的指导,对学生“如何学”的建议。

二是整合素材,个性运用。智慧校园平台充当起教师备课的“中央厨房”,建立校本资源库,课件、素材、备课教案、习题试卷和特色校本课程等均收录整合在资源库中,方便教师查漏补缺、随取随用、个性化利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

3.规范教学常规,打牢教学根基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助力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备课方面,要求老师做到“四备”,即超月自备、超周齐备、上课二次备、课后反思备。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平台,鼓励各教研组教师将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个人教学特色课程等备课资源上传共享、互相学习借鉴。继续规范“推门课”、“研究课”、“学标课”、“达标课”等“四课”活动,并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测和分析,进一步规范课堂管理,落实教学效果。

4.创新多方举措,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三大教师工程”,推动教师队伍梯级成长。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将学校老师分为名师工程、栋梁工程、青蓝工程三大教师队伍。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公开课获奖情况及发表论文数量等综合考量,以3年为一周期,设置教师队伍的梯级发展路径。最终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三字一话一读书”活动,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青年教师做到硬笔书法每日一练,粉笔字每周一晾,毛笔字社团课兴趣推进,夯实教师书法基本功。在学校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加强教师普通话和诗歌朗诵练习,在节日节点作为展示环节进行成果验收。倡导教师坚持阅读经验文章、教育专著,每周撰写读书笔记,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或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有价值的创新教案和一篇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演讲和技能比赛活动。

完善教师数字画像,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为支撑,开发数据上传便捷化、数据存储海量化和数据分析结构化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状况”数据库和测评系统。分教师基本功、教科研能力、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师德师风、日常表现6个维度进行测评打分,形成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袋并由系统自动汇集排名。学校和教师个人可以根据数字画像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从而推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学校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本学期将继续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培训课程、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动态和方法。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师的“微课题研究”工程,以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发展,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