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柴棚中学2024学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4-09-26     

字号:

2024年,全校教师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稳中有进,现梳理总结如下:

一、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全力打造不同层面的强有力工作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队伍现状是中层以上领导占教师总数的1/3,因教师数量少导致许多工作难以分解,所以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首先就是引导领导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其次是继续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年龄大的领导的积极性(50岁以上4人,占1/2),继续做好以老带新,给任务,压担子,看结果,更看过程。再者,进一步细化分工,强化学习, 做到主动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主动作为以应对新挑战,在学习中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2.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首先是尽最大努力稳住现有状态。现在共有教师22人, 22人虽然按师生比、师班比,仍然属于超编,但从工作需要来讲,已经是捉襟见肘,经常性冲击正常教育教学。其次培养教师的一专多能,现在看能给我们学校新增教师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但各个岗位还需要有人能顶上,唯有挖内潜,动员教师现学现卖,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再次,搭建平台,引导教师自主研修,自我加压,以破解集体备课难于进行,集体活动形不成规模的难题。另外,针对老龄化日渐明显且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50岁以上教师12人,占近50%,40岁以下教师3人),我们采取尊重、倒逼、关爱等办法,让老教师换发“第二春”。在尊重方面,提倡老教师沿用自己的传统课堂,重点放在如何在效率上下功夫;在倒逼方面我们不去要求他们如何如何备课,而是动员中青年教师去借阅他们的备课笔记,经常性地请教他们;在关爱方面,经常性谈心,了解困难并最大限度帮助解决。

3.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把考核方案、评先选优方案等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作为撬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杠杆,尽最大限度取得大家的认同。领导的团结体现在:不分职务的高低、年龄的大小,谁的意见对就照谁的办,所以无论是行政会还是个别交流,基本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的同心体现在,大家都瞄准了教育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卯足了劲往前冲,因为大家都认准了一个理:离开了团队,自己什么也不是。

二、以“德育品牌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路径

我们学生的现状是:现有学生105名,分布于半径为20里路的29个自然村,其中接受贫困资助学生 30人,单亲家庭学生13人,留守学生8人,有证的智障等残疾学生3人,另外有基本不能自理的学生2人,被诊断为精神有问题学生1人(家里遗传)。所以,在办满意教育上,我们需赋予了“满意”这个词更丰厚的内涵。

德育品牌“自律强魄、唯美德馨”,着力于探索并实施德育教育的六条路径。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形成系列(八大系列),文明礼仪教育的视频也是第一批被推送到莱州基教新视界;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我们经过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行政会几经论证后从今春开始实施的,虽还在摸索阶段,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借助于团委书记是莱州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优势,德育团队活动可以说有声有色;利用“德融数理 知行合一”新模式试点校的契机进行德育探索实践。

1.协同树德

我们将协同定位于家校社协同和全员协同。继续有效落实好家委会制度,家校联系制度,进一步全面铺开教师家访,实打实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便于针对学生个体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将继续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策略,以“几生一案”甚至“一生一案”的针对性教育,增强工作的时效性,以对教师有效评价作为工作落地落实的最根本保障。

2.管理正德

持续加强班级管理,以班干部培养为先导,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常规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着力于习惯养成,有效实施对学生的量化管理。尤其是针对本校单亲、留守、弱智等少年比例较高的现状,我们通过建立档案、个案分析、量身制定措施、有效心理疏导等措施,最大限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文化育德

重新设计、规划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校园文化环境,重新解读了校训,将“五育”有效赋予到“厚德博学,健身怡心”的校训中。在此基础上,以健康校园、文明校园创建等为抓手,着力打造基于学校特点的“三牛”精神文化、书香文化、乡土乡情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

4.课程知德

利用“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试点校的契机,持续进行德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成效明显,优秀教学设计有3名教师获市一等奖;以校为本,我们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新增开设《植物的药用》、《动物的灵性》等新课程。校本课程《一枝一叶总关情》参加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设计并获山东省一等奖。

5.活动守德

开学典礼、入团仪式、毕业典礼等每一个仪式都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震撼心灵的育人效果;“体验春节习俗,走进最美中国年”、“享劳动之快乐,扬劳动之美”等主题月系列活动,让学生无不在遵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着道德精神的洗礼。

6.实践修德

深入进行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作为烟台市社会劳动申领制试点学校,我们联系当地的村书记、市场管理员,共同确定了肉牛交易市场和莱州煜林一派肉牛饲养场为学校社会劳动基地,学生分批次参与牧场一天的工作,学习喂牛饮牛、清理消杀牛舍等劳动技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

三、以“七项规范落实”为抓手,努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运行。如我们先后完善了《常规教学管理细则》等八项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制度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多个方面进行全程跟踪,通过成绩、日常表现、抽样调查、跟踪问卷等形式,全面、系统分析亮点与不足,有针对性进行整改。

再者,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质性评价。

2.体卫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音体美学科教学,在保证师资、课时的前提下,加强学科教研,重视音体美社团活动。本学年,艺术月文艺节目2人获一、二等奖;美术作品4人获二、三等奖。女子足球队,排球队,乒乓球男队和女队均进入全市前八名。

3. 劳动教育成效明显

利用地域优势,有效开辟校外劳动基地:肉牛交易市场、莱州煜林一派肉牛饲养场,在烟台市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会议上做了题为《尝试社会劳动申领  提升劳动教育品质》的交流发言,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被确定为烟台市社会劳动申领制试点学校。

三、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整治和美化了校园环境,全面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自主管理已成为主导,坚持不懈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立和健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了学生的道德纪律教育,形成教师严谨教学,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良好风气。

2.关爱学生生活,浓郁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一是开学典礼上,初一新生的入学礼、集体宣誓、话感恩等让学生再次接受精神的洗礼;二是“迎十一,颂祖国”学生演讲赛,让学生再次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三是我和队旗合个影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责任和光荣;四是元旦文艺汇演及师生文体比赛,培养了师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全局意识、责任意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