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将围绕市区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目标,把握“立德树人”总任务,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师友互助式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教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育科研,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为重点,把握“立德树人”总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力打造以“诚静”为核心的德育一体化体系,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题,加强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要加强活动阵地建设,规范党员管理工作。要建设学习型支部,提升党员整体素质。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党员示范引领带动效应。要抓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费收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信息管理等常规工作。
(二)规范常规提质增效,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1.夯实常规践行教改,提质增效谋求发展。
牢牢抓住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强化教学常规,增强质量意识,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备课、校本教研、教案、作业等常规检查与通报。突出教研备课先导性和实效性,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和校本主题教研,坚持“每周集中+每日一小研”,以观评课、案例分析、讲座培训、读书分享、思维碰撞等多种形式,重点将新课标与新教材研讨、试题研究、作业设计与指导、项目实践探究、校本资源建设真正纳入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努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有效推动“师友互助式素养课堂”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实行“一课两案一测”,即教案、导学案、课堂检测,重点整理习题讲评课、复习课教案与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作业设计和习题精选,分层布置与指导,落实学科课堂笔记和纠错整理,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讲、自主纠错反思,提升学生作业实效性和学习效果。
2.多种举措促进教师业务提升,唤醒教师教科研自觉。
加强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师徒结对,努力搭建教师学习平台,创造交流学习培训机会,积极构建学科组备课教研共同体,打造业务生长圈。继续组织推门听课、校级公开课与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晒课听评、讲座培训、经验分享、质量分析与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业务提升。加强年级组、学科组教学管理,在集体备课、教研、公开课与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积极献言献策,直击要点,集思广益、合理分工,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共同提升。有效开展学校、年级组、学科组三级质量分析,进行教学分析,查找短板,追溯根源,激励老师调整教学策略,有效落实教学措施。强化年级教学管理和薄弱学科指导服务,增强教师质量意识,通过听课、教学常规检查、约谈指导等方式帮助薄弱学科和班级突破瓶颈,补齐教学质量短板,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坚持“问题即课题”,本着聚焦课堂,研培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作用,组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学诊断,及时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对有价值的课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反馈到课堂进行再检验,督促教师构建团队,积极申报区市省级课题,凝练教学成果,唤醒教科研内驱力和成就感,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开展小组建设,分层培养,丰富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积极落实师友小组建设,进行小组合作与评价培训,指导组内师友协作、“兵教兵”,实现组间竞争中合作,交流中成长。开展阅读写作、书法、习题讲解、优秀笔记评选、项目作业展示、冬学活动、学生励志动员和学业规划指导等活动,促进学习习惯养成。加强年级、备课组沟通协调,提高家校协作力度,引导家长做好教育助攻,形成育人合力。集中或分散召开多层次学生动员会、谈心会,积极开展优生培养和指导工作,调动边界生、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培优、促中、托底,减小两极分化。借助期中、期末检测良好契机,评选单科明星、进步之星、优秀师友组合等,利用展板、宣传栏进行宣传展示,以榜样为引领,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树立良好考风、学风,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三)立德树人,提升全环境育人能力
1.聚焦立德树人,营造全环境育人良好教育生态。
整合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等教育资源和手段,以班主任队伍和政教处队伍为抓手,依托“诚静尚德 精进致知”德育品牌,强化德育体系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为重点,丰富德育活动,规范养成教育,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服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创客教育、团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建设。
深化“全员育心,全心育人”护航行动,加大创客教育团队培养力度,精心设计有教育价值的团队活动,力争实现系列活动课程化,丰富参赛项目,扩大参赛人员,加大培养力度。认真做好开学前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和个体辅导,开展好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社团、班会等途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打造高质量的家校共育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力量,以活动为媒介,挖掘高质量的共育资源。
(四)强化保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师德师风引领,打造优质育人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师德行为自查自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学习观看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打造一支教职工信任的班子队伍,全体中层以上领导深入一线,加强巡课听课,带头开展教科研,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及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评议结果与职称评审、评先树优挂钩,对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守教育底线,严禁参与有偿补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私自征订教辅材料!
2.校园安全护航,完善学校安全防范管理体系。
强化“一岗双责、全员管理”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积极配合上级认真履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牵头职责,建立部门联动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落实定期检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责任,确保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销号一起,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目标责任意识,确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全员、全面,全过程落实管理工作。开齐开足安全教育课落实日常安全---“每天一次安全提醒、每周一次安全总结、每月一次安全演练”,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建设,实时举办法制讲座和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协作后勤保障,打造优质服务团队。
关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注重宣传的系统性、实效性,事先策划学校的重大活动,统筹安排。依托烟台日报、芝罘教育新媒体等主流媒体,深入报道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亮点,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完善学校的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的管理、使用制度。关心离退休教职员工的生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高质量完成电教设备维护维修与更换,确保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把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作风落到实处。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做好绿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优化学校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环境,细化岗位目标,分清管理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最大限度方便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