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自然灾害事件预防、控制由乡镇和学校直接管理负责,教育局参与负责协调、指导工作。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三、指挥调度
成立校园自然灾难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救灾工作。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于吉春
副组长:刘鑫 周瑜 徐秀娜 于鲁滨 王晓林
成 员:各级部主任及班主任
新闻发言人:刘鑫
四、紧急疏散
1.全校一百多名师生,做好疏散撤离学生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进行疏散撤离演习一次。
2.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3.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五、伤员救治
1.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室外物品,防止高空物品摔落伤人。
2.各班主任、办公室负责人、功能室负责人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3.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六、善后处置
1.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2.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3.做好危困教职工的救助和校园灾后重建工作。
4.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七、信息传递
1.学校在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救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