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海阳市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要点中的“育人本位”“课程立意”“学习中心”等新课堂理念的指示精神与要求,以及本校“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与深化的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与完善本校学本课堂建设成果,进一步实施“教、研、训”一体化校本研究策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解读
素养导向:坚守育人本位,突出学习中心,精讲多练,引导促进学生进行富有高阶认知体验的深度学习和具有素养生长意义的思维对话。
“学评教”联动课堂:学,指学生的学习,包括问题的提出方与倾听解答方,即从对话的角度来看,此处的学习,包括对话的双方。评,即评价,此处的评价,具体指对学习的评价。教,即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目标为指引,学生的学习、对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联动发生。“学评教”联动,即学教一体,学评一体,教评一体发展。
深化素养导向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即进一步明确“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的目标,以“学习为中心”,继续推广、应用、深化本校前几年已形成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建设成果。以单元整体设计下的课时内容为学习内容,以“导学评价单”为支撑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课堂上“学-评-教”有机联动,推动“学评教”联动课堂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教师要以激发、引导和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能动自律的学习为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尤其要推动富有高阶认知体验的深度学习和更具素养生长意义的思维对话,自觉主动地去确立学习目标、研究课堂结构、探索教学策略、审视教学效果。精讲多练、少说多做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目标
1.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对学习内容进行“联想和结构”,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能建立知识间的意义联系,并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的结构;能够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教师能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技能。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解学科专业知识,知道学科知识所承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一种或几种学科核心素养;二是依托导学评价单设计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和自主评价能力;三是熟练运用“学评教”联动教学策略,以一致性的目标-评价-教与学的联动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研文化氛围,巩固我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3.校级学科研究团队,在进一步研究提升三备三磨问题跟进式课例研修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上学期形成的单元教学理论架构和课时实践策略;进一步细化提炼单元核心概念的提炼策略、单元目标和学习活动设计策略,进一步完善单元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实施操作
(一)成立研究组织
为保证 “学评教”联动课堂的有效推进,学校成立以下组织:
1.研究中心
邢京顺 姜明明 修庆 王显丹
2.指导中心
初雪娜 王显丹 姜明明 修庆 于晓霞
3.评价中心
研究中心成员代表、指导中心成员代表、以及各学科骨干教师
4.研究团队
学科 | 年级 | 领雁 | 群雁 |
语文 | 一年级 | 成笑其 | 李婧 李娜 李怡娇 黄昱 |
二年级 | 郭小杰 | 张月 张红梅 秦晓爽 姜明明 | |
三年级 | 薛振华 | 荣新蕾 白雪 高清清 刘斯羽 | |
四年级 | 段奇帅 | 于晓霞 李梦帆 唐硕阳 刘晓萱 | |
五年级 | 臧富娟 | 初雪娜 赵潇婷 刘文涵 邵颖 | |
数学 | 一年级 | 李洁 | 李宁 王强 |
二年级 | 丁参参 | 谭文洁 孙媛媛 | |
三年级 | 李辉 | 任敦阔 张春静 史琳妮 | |
四年级 | 于美娟 | 于锦鹏 曲元龙 高若馨 | |
五年级 | 黄平平 | 王显丹 孙玉 张晟宁 | |
英语 | 张琳 | 石润蕾 郑翔宇 孙丽丽 |
(二)确立活动推进思路
1.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组织各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深化素养导向的“学评教”联动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推进“学评教”联动课堂的深化实践与研究。
2.双轨推进研究与实践
一是学科雁式团队注重课题引领,开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科研型课堂研究。
继续加强我校注重科研的传统,实施课题引领,依托《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和《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悦思”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两个烟台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各学科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已有成果,组织各教研组团队进一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化研究,分步实施开展单元教学“核心目标”提炼、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单元作业设计的主题教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学科单元教学理论架构和实践策略,形成本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能体现学科团队研究成果的单元整体教学课例。
二是教研组雁式团队侧重教研落地,回归学科知识本质,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各学科在暑假教师专业研修基础上,立足学科知识本质,指向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结合教研室和学校教研主题,自主确立本学科学期课堂研究主题和目标,制定本学科主题教研计划。各学科领导要以实施方案为参照,确保学科主题教研计划与学校方案、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在落实学科素养关注点的同时,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相结合。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改变研课方式,通过“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方式,开展主题教研课例研修活动。各教研组在学科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本教研组的主题教研主题,制定本教研组的主题教研计划。
3.基本技术支撑与基本研修方式
一是技术支撑:着眼学改进教的课堂观察技术。三个维度:目标达成度(结果与参与次数)、教与学推进思路(看策略运用情况)。
二是基本研修方式:基于主题,跟进问题,三备三磨。
四、实施建议
㈠“学评教”联动课堂结构包含“三四三”环节
1.三个环节:
①依据课标,调研学情,师生共同定标;②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③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
2.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
①教师设置情境(导学单),学生依标自学;②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习;③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完善;④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
3.课堂教学解决大问题的三个程序:
①教师设境,学生自学后生成问题;②教师组织学生在群学中探究问题;③教师指导学生在展示学习结果中发展问题。
㈡联动课堂结构框架如下:
㈢注意事项
1.确定目标
在学科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确定适合课标和学情的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设计导学评价单和教与学活动,形成融学习目标、教与学活动、各环节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于一体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导学评价单》。逐渐研讨形成如下联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2.实施教学
“学评教”联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评再教。先学:依据《“学评教”联动课堂导学评价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新知,即以学促学;后评: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即以评促学;再教:针对学习目标对呈现的学习案例实施教学,即以教促学。
⑴加强“雏凤小组”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雏凤小组”的建设工作,落实小组建设、小组培训、小组合作的交流探究、语言范式、汇报展示等基本规范,从学校和班级两个方面做好合作小组的管理和评价工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⑵加强学科集体备课,设计学生特点的融学习目标、教与学活动、各环节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于一体的《“学评教”联动课堂导学评价单》。课堂上依托导学单为开展学习,增强学习目标的导向性和评价标准的激励性。
⑶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整教和学活动的时间分配,为课堂小组合作留有空间。
教师用于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课堂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即不超过13分钟(低年级不超过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①注重落实“学评教”三维一体,四方联动。三维一体,主要强调学、评、教一致性;四方联动,是指形成学和评、学和教、学和学、教与评四组基本的联动关系,有序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中高年级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强化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和小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㈠组织阶段(2024年8月10日—9月30日)
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教材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学评教”联动课堂专业理论、单元教学已有研究策略学习与研究活动。
1.暑假期间开展教师学科教专业研修活动(8月12日--9月2日)
(1)学科专业成长活动
利用暑假时间以学科为单位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活动,语文学科组织观看了烟台优质课例,学习山东省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并进行了习作指导的学习与新学期规划研讨,为新学期课堂建设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累理论与经验。同时组织老师们阅读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梳理阅读笔记,通过阅读,将新课标理念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开展 “观名师课堂,悟名师之道”听评课活动。英语要求按照分工进行各单元详案的第一轮备课。
(2)学科专业阅读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学科专业阅读活动,数学学科下发单元整体教学阅读材料以及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课堂实录,要求数学教师针对读书内容,结合教学经验写一篇专业阅读感悟。英语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新教材培训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撰写学习心得。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教研会的时间进行了主题研讨。
(3)利用暑假集中学习开展主题成长交流活动
暑假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围绕假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主题成长活动,组织集中交流活动。
2.各学科召开专题研讨会(10.8-10.12)
各教研组制定本团队的具体主题教研计划,使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学科化,包括教研主题、教研形式、教研过程、具体措施、预期研究成果和活动配当等。
4.各学科上报主题教研计划和观课安排(10.8-10.12)
㈡实施阶段(2024年10月14日—10月25日)
1.各教研组研究团队开展“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教学实践课例研讨(10.10-10.23)
(1)教研组研究团队执讲顺序确定:教研组研究团队,从教研组中最入职最晚的教师开始,按照教龄长短顺序,由短到长进行,人人参与。各教研组在开展课例研讨的同时,组织进行课堂授课能力评价,评价成绩作为本教研组成员主题教研磨课成绩。
(2)基本模式是同一课题最多三人同课异构,各自独立备课,第次改进,推进研讨。教研组超过三人,需另选课题,异课同构,参照前阶段磨课成果,推进按照第一轮研讨方式推进第二、三轮研讨。
2.各教研组研究团队开展“学评教”联动课堂限时空讲暨教师素养提升比赛。(10.28-11.22)
(1)各学科按照小学室要求开展教研组内限时空讲活动暨教师素养提升比赛。(45周岁以上教师可自愿参加,如不参加空讲成绩为教研组内·平均成绩)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能力成绩,对教研组成员进行年级初赛量化排序。
(3)校级赛课验收采取限时空讲+素养(教研室要求中的一项)提升的形式,根据教研组排序,抽取教师,比赛成绩列为教研组赛课等次。
根据年级课堂授课初赛排序抽签进行校级限时空讲活动,按照年级初赛同一排序顺序,抽取1名教师参加校级限时空讲。讲课成绩计入到教研组主题教研成绩。
(4)限时空讲验收流程:
①第一天,组织现场抽签,分别确定各教研组参加赛课的人选。然后抽选课题,教师进行备课准备。
②第二天,组织限时空讲活动。
3.组织进行教研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果评选活动。
4.整理装订“学教评”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档案资料。
六、保障措施
㈠专业引领
学校聘请教研科研专家对“学教评”联动课堂活动进行专业引领和指导,各研究团队结合研究主题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㈡同伴互助
充分发挥雁群队形独特、借力飞翔、头雁轮换的飞行特点,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伴协助、团队发展。
㈢时间落实
学科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观课研课时间 | 各研究团队根据课程表先自自主安排,然后学校统筹协调。 | ||
集体备课时间 | 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 | 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 | 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 |
㈣评价激励
⒈本学年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教评”联动课堂活动成限时空讲成绩和单元整体教学成果评选成绩效作为学年末评价优秀教研组的主要依据之一。
⒉各研究团队及每位教师的磨课、限时空讲+教师素养提升成效列入本学年的教师目标责任制课堂授课成果验收考核之中。
3.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将优先获得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
4.被评为一等研究团队的领雁,确定为学校“凤美教师”。
凤城街道中心小学
2024.10
凤城街道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深化素养导向的“联动课堂”建设实施配当表
| 活动 | 责任人 |
2024年8月 | 1.暑假期间开展教师专业研修活动 | 各学科领导 |
2024年9月 | 1.青蓝工程师带徒启动,新教师“亮相课” | 学科领导 |
2.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确定主题教研推进思路和实施策略,各学科研究确定本学科研究主题。 | 姜明明 | |
3.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教材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学评教”联动课堂专业理论、已有研究策略学习与研究活动。 | 各学科领导 | |
4.学校举行 “学教评”联动课堂策略研究主题教研启动仪式。 | 各学科领导 | |
5.各学科组织教研组上报磨课安排。 | 各学科领导 | |
2024年10月 | 1.教研组研究团队继续开展主题研讨观课议课活动 | 各研究团队领雁 |
2024年11月 | 1. 组织进行教研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果评选活动。 | 各学科领导 |
2.开展“学教评”联动课堂策略研究主题教研赛课验收活动。 | 姜明明 各学科领导 | |
2024年12月 | 进行“学评教”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成果总结活动,整理装订“学评教”联动课堂主题教研档案资料。 | 姜明明 各学科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