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本学期,教务处坚持“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以“守正笃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强化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资料检查管理,本学期教务处将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常规检查,强化常规资料规范化的管理。
2.高效落实双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力争做“轻负高效”的教师。创新工作机制,挖掘学校潜力,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对作业的内容、数量、质量、完成要求等都要有统一的意见,加强协作。强化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督导检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发展好每一位学生。
5.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导向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大力度,通过青蓝工程、公开课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继续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系统组织学习综合性的教学理论文章;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利用分组研讨时间,分散组织学习与学科相关的理论性文章;继续要求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平台加强学习。
2.加大教研活动力度。各教研组要提前制定教研计划,鼓励教师探索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教研组要改革、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加强集体备课,加强个案研究,提高教师上课实效;强化个人反思,多研讨、多积累成功经验。
3.重视集体备课活动。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式,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研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从而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
4.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课、公开课和考核课,课后要加强教学指导,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上课技巧与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尝试开展“六课”教研工作模式:即备课、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坚持上、说、听、评一条龙,使听课活动真正做到听有所得,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立足“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新模式。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与竞赛活动。教导处将积极安排教师参与校际、区域、市级等学习交流活动,保证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对于各类竞赛活动,符合条件的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不要错失宝贵的机会。
6.青蓝工程助力教师成长。 每学期初,教导处举行“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和“青蓝 工程结对仪式”明确师徒职责,确保活动时效性,师徒签订“结 对协议”,助力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7.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开学初举行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并教导处组织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评选出校内“阅读之星”“创作之星”等优秀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读书活动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
(二)抓实教学常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预备铃声响后进入课堂,按时下课。
每学期教导处至少进行两次常规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进行公示,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对教师上课情况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2.严把“四大”关
严把备课关,各科任老师积极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要有超周备课,保证教师有设计和反思。鼓励教师教案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风格;严把课堂教学关,课堂教学继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施教;严把作业的批改、讲评关,作业选择要精、批改要细、讲评要到位,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严把辅导关,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
3.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结合上学期检测情况,教导处要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跟踪调查指导。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位教师要把好课堂教学关,要多研究学生课堂的表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应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4.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任课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认真分析摸底,制定出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同时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同学、老师的合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特长生的指导工作,积极引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积极性。
5.加强作业管理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认真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作业。提倡面批,提倡分层练习,提倡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
6.规范教辅材料征订
使用省定目录内教辅材料,坚持一教一辅和自愿原则,不能强制学生选购教辅材料,不能通过课堂讲授、布置作业、安排考试、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变相强制教辅材料。
(三)教育科研引领,推进教师可持续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一线教师的科研,就是要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外兼修、抱团发展。
1.重在“一主三式”全学科课堂模式的落实与探索。
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继续开展以“参与式”课堂模式为主,创新语数英三式课堂模式和策略研究,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生动活泼、务实高效的课堂。并积极创设语数英分学科的参与式课堂观课量表,全力打造我校“参与式课堂”模式,夯实基础、体现学科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语文学科探索“海量阅读”和“高效阅读”课堂模式的结合点,创设高效阅读“双重情境化”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继续坚持“一图三测两讨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研讨。英语:“五步八环”等主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中。
2.强化教科研工作
我校首先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与辅导。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通过研讨、公开课、教材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与辅导,明确教材改革的内涵及教学操作方法和策略,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