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踔厉奋发。站在新学期的起点上,我们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工作计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工作计划指引着学校教学工作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改革中稳步前行。这个学期,我们继续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全力持续推进生本课堂建设,全面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修、教师培训、完善师生激励机制,优化评价体系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继续推进“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在学校全面工作的框架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夯实过程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品牌化发展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职责及教学常规评价标准,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提高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努力实现激励机制的建设,对学校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2.加快学习促进中青教师成长
以工作量认定和绩效考核为推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机会,实施“定人培养,定课研究”育人计划,使中青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培养至少10名校级骨干教师和2名以上区域内有学科带头人。
3.优化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
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完成3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优秀率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
4.全面提升保障教学质量
以“生本课堂”建设为抓手,强化课程设置建设,力争开全开齐学科,做好劳动、艺术、体育、心理教育等工作,全面稳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关注常规,优化过程管理
重点督导常规教学管理落实情况,优秀的典型,及时予以点赞,树立工作标杆;对突出的问题,及时通报,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一种常态;对未越工作底线的个案问题,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组织教师及家长代表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确保制度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明确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确保教师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2.教学常规检查真实有效
实行每月一次全面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确保检查过程客观公正。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采取“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批改作业;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质量监测成绩;落实“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管理制度,检查结束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规范教学工作。
3.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
一方面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测试结果和评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全面掌握教学质量状况,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将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1. 个人成长
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2. 活动参与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观摩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科研培训、比赛活动。
3.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经验丰富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优化组合,以组合为最小单位进行业务捆绑评价,推进教师集体与个性化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