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招远市毕郭镇毕郭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制度

日期:2024-09-02     

字号: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使我校常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现根据《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等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招远市毕郭镇毕郭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工作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最基本要求。建立与遵循教学工作常规,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

4.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法律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开展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5.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改变教学活动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7.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变考试过于重视甄别选拔的做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与矫正功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起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二、教学管理

1.严格落实《烟台市义务教育课程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科教学课时数,严禁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不得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

2.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部门(或处室)要围绕教学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支持教学、服务教学,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要坚持上课、听课和评课制度。

3.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检查。每次检查要有专项目标和考评细则,留有情况记录。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改进意见。教学检查的必检项目包括开学初、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期中、期末对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备课、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校本教研活动等常规工作的检查,以推动教师改进工作,实现专业成长。

三、教学常规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1.“三备”要严格按照中心校《毕郭镇中心初中备课制度》要求的环节进行,各科备课应先于授课进度一周。备课中要标明使用日期(具体到月日),要注意学习目标与教学程序安排、当堂练习、作业、检测等保持匹配。其中复习课和讲评课备课次数应根据本学科单元(章)数,内容要详实,不可流于形式。尤其应注重对德育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确立和落实,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

2.新授课和复习课实行电子备课(毕业三年以内教师电子备课经教研组长和级组领导审核的基础上可打印使用。注:教研组长及级组领导在审查过程中应注意留下签名及修改意见建议,指导过程照片等过程材料存档)。电子备课由教案+导学一体稿+课件三部分组成,三者必须内容一致。教案中应明确体现对导学一体稿和课件的应用;教案、导学一体稿、课件的设计要突出体现突破重难点关键内容,不得机械照搬网络。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中“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精神,努力提升课件(微课)和“教学一体稿”的质量,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支持。

3.教师随授课进度及时将本人电子备课汇总上报学科组(备课组)组长,按照下列嵌套关系建立本教研组电子备课文件夹:年度→学期→备课类型→级部→科目→教师姓名→单元(学期教学计划与此文件夹平行)→课节(单元备课与此文件夹平行)。例如2021-2022学年度电子备课→上学期→新授课(复习课)→初一→信息技术→某某某→第一章(单元)→第一节(含),内含三个文件,依次为教案(一般为doc格式,以“课题+教案”命名,如《用户界面》教案)、导学案(一般为doc格式,以“课题+导学案”命名,如《用户界面》导学案)、课件(一般为ppt格式,以“课题+课件”命名,如《用户界面》课件)。电子备课中的“学期备课”放在“教师姓名”文件夹中与“第一章(单元)”文件夹平行,“单元备课”分别放在所属单元的文件夹中,与各课节文件夹平行。各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对本教研组电子备课进行检查,填写督查记录。

4.讲评课实行手写备课(可采用打印剪贴的形式),统一用笔(一般用黑色中性笔或蓝色圆珠笔书写),教师书写、格式要认真规范,不可出现字行歪斜、字迹潦草等现象。包含试卷(单元、期中、期末)讲评,作业讲评,作文讲评等。

5.电子备课二次备课方面:将二次备课的修改内容的字体设置为“红色、倾斜、加粗”。另外,为了便于区分,要求将德育内容标注为“字下加下划线”,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标注为“字下加双下划线”。

6.集体备课:学期教学计划、单元备课均要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每周一次,每单元要至少有一节作为集体备课,采用学校统一模板。

(二)上课

1.教师在上课时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不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等。严禁携带影响教学的物品(如手机)上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提前上课、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不早退。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

2.教师授课要在“烟台市初中“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要求下,积极践行中心校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要求,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讲授走进探究与合作,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自我训练的时间。课堂教学要按照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既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又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

3.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有效。各班级应安排专人负责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填写“班班通使用记录”备查。

(三)作业

1.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布置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及规范要求。

2.年级组、备课组要加强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作业题目的选择应避免随意性,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要考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

3.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作业要有作业备课,统一填写在学校统一印制的“作业备课表”中,项目内容要填写齐全。

4.家庭作业时间方面,每晚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日作业不超过2小时。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教师不得因此惩戒学生。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5.作业要在封皮显眼处标明A、B组。本学年,为了突出对边缘生的关注,在作业封面上要对优秀边缘生和合格边缘生进行标注,分别为Bm、Am。作业封皮项目要填写齐全,其中学校统一填“毕郭初中”,年级统一填汉字,如“初一一班”。

6.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7.正规作业同年级平行班作业内容要布置一致,正规作业要在开头处不空格标明“必做”、“选做”字样,其中A组学生只做“必做”,B组学生要在“必做”的基础上增加“选做”。

8.正规作业次数:数学20次、英语每单元1次、物理、化学7-8次、语文作文每学期7次,读书笔记要保证每周至少1页(以阅读批注和感想类内容为主),每学期至少10次以上的源自校图书室(图书角)的藏书内容,并标注——摘自校图书馆(图书角)《某书》及摘抄时间等,所有作业(含读书笔记)要保留一年以上。

9.正规作业要求:

①正规作业的批改鼓励教师采用随堂面批的形式进行,本着“规范格式”,“巩固知识”的原则,本学期正规作业初一、二年级着重体现规范性,初三初四着重体现实用性,发挥正规作业的实用目的,避免形式化。

②学生书写要用黑色或蓝色中性笔,认真规范,不准出现连笔。修改用一条斜线“”划去错误字,要控制修改次数,严禁使用修改液、修正带等。教师批改作业除作文外,均采用等级制(甲乙丙丁)。

③作文打分采用百分制,(其中包含10分的书写分),要有眉评和总评,鼓励教师采用在学生初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批改,但严禁完全由学生代批,一旦发现,扣除相应责任制作业方面分数。

④数理化作业量一般控制在1/2页以上,3/4页以内,要求学生在“必做”和“选做”之间划单横线,在每次作业的结束处划“双横线”(双横线间隔在1至2毫米为宜)。本着实用原则,一次正规作业可以包含多节次作业,更好地发挥正规作业的检测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批改记录要与保持一致。

10.巩固性、拓展性、实践性作业要求:

①巩固性作业主要指学生课内完成的作业。要突破基础知识,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课本知识和课本练习题为主,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做到保底。

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建议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进度、单元内容等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设计具有创新性、综合性、个体思想性的手抄报。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梳理,手抄报的第一项内容应包含梳理本单元知识网络的思维导图。手抄报用纸要统一,内容要充实,样式要精美。次数方面要求保证每月(每单元)至少一次。

11.所有作业均要做到全批全改,并注明等级、批改日期等信息。鼓励教师对作业给予评价性语言,语言用词要委婉,不可出现侮辱学生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词句。

各类型作业、检测批改均要记入批改记录,项目须填写齐全(包含粘贴于批改记录首页的边缘生名单),内容要翔实,要有错误举例和归因分析,要有相应的学生名单(尤其体现对边缘生的关注),名单要与作业批改实际相符。教师要善于通过批改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层面因素展开归因与反思。

(四)听课

1.听课次数:校长及业务领导听课次数每学期30节以上(其中至少有4节思政课),不满三年教龄的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课以上。

2.听课用本分为两本:一本专用记录教研活动,另一本记录日常听课。

3.听课要求:

①听课要相对均匀地安排到每个周中,不能搞临时突击。听课记录项目填写齐全,要有被听课教师签字、办公室领导(或听课领导)签字(在每次听课记录的首页右上角)否则视为无效。

②听课要有眉评、总评,评课要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内涵,要恰当指出授课的优缺点,必须包含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课程德育、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五)辅导

1.辅导包括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帮助,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2.课外辅导方面,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为课外学科学习辅导和兴趣小组辅导。

①课外学科学习辅导针对优秀和合格边缘生,并在辅导记录首页明确边缘生名单;

②兴趣小组辅导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阅读、英语口语等特长小组辅导。

③各类课外辅导要及时填写辅导记录,每周至少一次。

(六)教研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1.教研组(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组内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要加强学科教学问题的研究,每学科每学期开展教学重要问题研究活动(不含集体备课和一般性听评课等常规性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研究的问题要有具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2.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其中必须有思政课)。

3.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推选一节备选校级教研活动(公开课)。

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承担并参加区县、市、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4.教研活动须有教导处或级组领导参与,教研组长要组织全体教研组教师参与(因故不能参加的在教研活动记录中要体现),否则视为无效。

5.教研资料要详细,教研活动的材料(含教学录像、照片)一次一结,分别建立电子档,最晚在教研活动第二天组织完成,在录播室电脑上分类存档。

6.外出教研需提前打印相关材料,在外出教研时及时填写完成,返校后必须上交教导处经检查相关材料汇报无误后,方可由教导处签字报销差旅。

四、其他

1.上述条款经教导处在开学前在往年基础上修订形成初稿,提交教代会进行讨论和二次修订形成本学期定稿。

2.本制度由教导处负责解释。

招远市毕郭镇毕郭初级中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