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学校小学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9-02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继续进一步落实招远市教育体育局和教科院2024年下半年工作要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继续以校规校纪教育为起点,加强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大校园秩序的整顿力度,开展好“良好开端,健康成长,积极人生”的系列教育,加强团队科研,探索符合我校队员特点,且更有实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加强校本研修,注重课程均衡发展,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坚持“常规”活动与“重点”研讨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本思路,努力营造融洽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为学校的全面提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山东省 2024 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使用暨教研员培训的要求,解读新改编的教材,抓好新课堂建设。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优化教学方式,通过示范课引领、专题讲座等方式,全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育人方略,总结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的一般规律,引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学科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以高效课堂为抓手,以教科研为引领,发挥学校团队优势,全面提升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

4.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师生育德思想。进一步落实学科德育实施纲要,抓好学科德育课例研究。加强学生音体美劳等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提升学生艺术、欣赏、劳动等能力。

5.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优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切实保障学生减负工作。

6.强化教学常规不松懈,规范教学行为要严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7.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确保校园安宁,师生平安。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研究,做好“零起点”教学。

学校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准备工作,注重对一年级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通过开展一年级任课教师的专题培训、签订一年级学科教师“零起点”教学工作承诺书常规教学研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新生入学教育及入学准备活动等形式,加强一年级新生的习惯培养,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认真回顾课改历程,再读《课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情感价值与双基训练、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认知与感悟、体会与体验、“笔头”与“口头”、评价与检测等。着眼于丰富的教学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寻求新的生长点。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展研讨活动,建立牢固的新观念,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学习、交流,熟悉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特点,以《课标》对照教材,明确要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常态”为基,凸显“重点”。    

教研教学管理步入“常态”轨迹。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有关教学教研管理的条例,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调动教师参与制度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将定期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情况记录入档。教学教研工作也步入“常态”轨迹。继续实行听课制度,促使校内形成相互听课的风气。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优质课、公开课评选,与教师共同研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学校将集中开展以“青年教师公开课”为主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本校相应地开展3至4次的教学现场研讨活动,骨干教师除了上好一节课外,还要结合本课的特点作一次主题发言。这个活动今后还将继续下去,以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三)梳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改进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继续深化落实 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剖析学科教学短板,找准学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以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为工作重点,狠抓常规夯根基,深耕细作提质量。突出抓好教师备课,优化作业设计、布置和评价,进行教学常规督查,聚焦课堂落实双减,促使教学工作有序有效。

健全作业制度,强化作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作业检查制度、作业审查问责制度,实施作业公告,接受家长监督,切实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实处。 加强作业备课,丰富作业形式。学科组教师集体备课时要备作业,作业的形式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拓展型、创造型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尊重学生差异,实施有效作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分类设置课外作业,设计自选作业与必做作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施展能力的空间。落实作业批改,实现完全反馈。必须班级公示作业,及时回馈学生、家长对家庭作业的意见。对于当天的作业教师必须按时批改,并且做到全批,使学生的作业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积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在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五项内容方面加强管理,促进教师严格按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教学常规要求抓好日常教学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开齐学科,开足学时。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务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及音体美等课的现象发生。   

(四)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师生育德思想。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首先,要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充分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德育资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的教学活动,真正使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次,其它各学科要结合学科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要把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在少先队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健康辅导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促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营造安宁详和的校园环境。

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祥和的校园环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救、他救技能,定期聘请交通安全的专业人员到课堂给学生讲授有关交通安全的专业知识,提醒学生在参与交通时应注意的事项;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逃生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加强与安全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