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教学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教育政策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规范》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堂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落实《规范》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三个规范、三个全面、三个减轻、三个还给,三个机制。
(1)三个规范,即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按省《规范》和市《评估标准》行事。
(2)“三个全面”就是:“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3)三个还给,把节假日、业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发展和创新能力还给学生。
(4)三个机制,建立素质教育运行监督机制,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公开接受社会评议的监督机制。
三、方法措施
(一)课程设置及管理
规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管理。学校建立健全与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以保证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的严肃性。一是学校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制定并公布《新学年度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并报市教体局基教科审批。二是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向全体教师、学生公布后,每位教师要严格按《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各年级、各班级课程表上课,未经学校批准不得调整教学计划,未经教导处批准允许不得随意调课,如确需调课必须经主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签字同意后,下发调课通知单。三是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让学生明确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欢迎学生随时举报。有报必查,有错必纠。
(二)作业备课管理
1.作业实行学科控制、总量控制:语、数、外、理、化可以按照分配时间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每日的作业总量必须控制在1.5小时,当日没有课的学科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
2.要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立足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握好教学重难点,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作业形式要有创新,采用科学合理的形式呈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培养学生积极的作业态度。
3.作业内容要精选,要认真研究学情差异,建立:“必做+选做”模式,必做部分只限学科基本要求,选做部分适当拓展,做得有梯度、有层次,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4.作业备课由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学科教师参与。
(三)考试管理
严格考试管理,除了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考试、竞赛及学校自行组织的期中、期末检测以外,不得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不组织周考、月考等任何统一考试;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公开排名,成绩实行等级制。不以考试成绩为教师排队。
(四)学籍管理
规范学籍管理。凡转入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凡出现转出、休学学生班主任必须及时让家长办理相关手续。对因教师工作不力造成辍学的,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五)教学过程管理
规范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向规范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
学校成立教学常规督查小组,不定期对课程管理、教学常规、教学行为进行抽查并随时接受学生家长的举报投诉,及时通报处理情况。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考试评价、教师培训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加大教研力度,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坚持因材施教,搞好“班内差异教学”课题研究,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六)学生评价管理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要认真填写好《素质评价手册》。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方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四、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领导。学校成立落实《规范》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并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2、认真组织学习,加大《规范》宣传力度,提高干部和教师的认识。将省《规范》、市《评估标准》及省市县有关文件作为业务学习的主要内容,做到有笔记、有讲座、有讨论、有反思。并充分利用网络、黑板、广播、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形成学校与各部、各部与级部、级部与教师的“三级联控”网络,并逐级签订了《落实常规管理责任状》,层层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校长是抓好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故意违反《规范》的各种行为,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学校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对因违反《规范》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