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务处将在上级引领下,秉持人本理念,强化“研究为基、指导为要、服务为本”的三大核心职能,搭建高效教研平台,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教学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持续优化教学研究与指导服务,引领全校教学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后盾,共筑教育辉煌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
秉承学校办学理念之精髓,紧密围绕本年度工作核心,我校教研工作致力于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我校坚定聚焦“构建高效课堂,强化教学实效”的核心任务,倡导教学研究全面渗透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与细节,以实践为基,创新驱动。强调教研工作的校本特色、实用导向、科学方法及全员参与,确保教研成果精准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校积极探索多元化、深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应对高考、学考的挑战,力求佳绩频传。营造“全员投入、实践为先”的浓厚教研氛围,携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共生。
二、组织领导
组 长:孙玉雷
副组长:曹华杰 臧洪雷 徐东生 刘玉朋
组 员:王克令 王树达 臧 雷 杨永贵 王华亮 徐 林 姜志武 刘春松 秦春利 孙翠凤 康 芃 杨 亮 王建东 陈殿军 刘军峰 朱梓铭 张志涛 孙再望 张高峰
三、主要工作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是我校当前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1.做好课前准备,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学习需求与兴趣,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2.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课堂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重视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观摩交流活动,拓宽其视野,更新其教学理念。同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抓好教学研究工作
1.完善教研制度。修订并完善教研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等要求,确保教研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2.强化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各学科组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探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策略,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3.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示范课,随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分析教学亮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实施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申报并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加强教学反思与总结。引导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每次教研活动后都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或总结报告,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持续发展与教育创新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坚定地走校本化发展道路,依托本校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底蕴,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潜能,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与提升。
1.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其专业成长路径和阶段性目标,激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
2.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结合教师实际需求,构建从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名师的递进式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高级研修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持续、系统的学习机会。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观摩优秀课堂、开展教学实验、参与课程改革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积极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无穷魅力与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本学年教务处将在各年级、各学科组的支持下继续举行书写比赛、诗词默写比赛、作文竞赛、主题演讲比赛、课堂笔记、改错本、卷面比拼等学生活动,通过活动育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