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教学计划
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 2024.0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根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材力求表达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标准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二)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开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开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三单元:养成良好习惯
1.让学生认识到早睡早起的好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懂得饭前要洗手,吃饭要营养均衡,坏了的菜不能吃。了解餐桌上的礼仪,不挑食不浪费。
2.懂得对人礼貌可以带来温暖,时时要有礼貌,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3.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玩得安全又健康,开动脑筋玩出创意,增长更多智慧。
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
1.懂得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音量。
2.养成爱护公物的意识,知道怎么做。
3.懂得讲究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
4.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讲文明。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每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年级 | 一年级 |
日期 | 道德与法治 | |
1 | 9.2-9.6 | 1单元 |
2 | 9.9-9.14 | - |
3 | 9.18-9.20 | - |
4 | 9.23-9.27 | - |
5 | 10.8-10.12 | 2单元 |
6 | 10.14-10.18 | - |
7 | 10.21-10.25 | - |
8 | 10.28-11.1 | - |
9 | 11.4-11.8 | 3单元 |
10 | 11.11-11.15 | - |
11 | 11.18-11.22 | - |
12 | 11.25-11.29 | - |
13 | 12.2-12.6 | 4单元 |
14 | 12.9-12.13 | - |
15 | 12.16-12.20 | - |
16 | 12.23-12.27 | - |
17 | 12.30-2025/1.3 | 复习 |
18 | 1.6-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