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期盼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推进新课标、新教材落地落实工作,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研流程和教研主题,提高常规教研的实效性;突出精细化管理,深化素养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具体措施
1.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安排,开设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我校特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和校本课程。不断加强巡查,对各类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及时督促整改。细化常规检查各项工作措施,加强对教案、周(月)结、作业等教学常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跟踪整改检查。本学期,计划讨论研究新学期各学科作业检查方案并付诸实施。继续落实“双减”要求,加强“精致有效”作业研究,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精选作业,分层、分类布置,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增强作业效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作用,坚持完善定期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和不定期进班作业抽查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切实解决个别教师随意、超量、违规布置作业以及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继续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促进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2.大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落实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和领导蹲级包组制度,强化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管理,认真制定本组的集体主题教研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将着重加强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本组专家型教师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切实发挥师徒结对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抓紧、抓实集体备课,在开学初确定好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每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集体备课要发挥团队力量,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加强对部分弱势学科集体备课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集体备课的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备课组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同时各分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落实好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至少十节课是校级公开课)。充分发挥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以教科研促教学的目标得以落地生根。
3.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品质效能。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教育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加强学科素养落地课堂实践研究,主动改良课堂,切实推进课改工作。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以教研促课改,以课改提质量。组织开展“素养型课堂”校级优质课评选、新调入教师展示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促进课堂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研究制定符合各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品质与效能,构建以生为本、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
4.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利用好我校校本教材《晨读美文百篇》和《硬笔书法教程》,持续推进“亲近母语行动”,认真落实好每天清晨十分钟的诵读和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的写字练习,上好写字训练、指导课;上好“阅览课”,举办“校园硬笔书法大赛”“优秀作业、试卷展”“校园英语文化周”“学科冬学竞赛”等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全面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提前计划,精心组织,高效做好毕业升学各项工作。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相关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尤其研究近五年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把握好新课和复习节奏,凡是提前计划,早做准备。随时随地互通有无,缺乏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老师要积极主动听课、学习,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位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班级的学情,发扬自身优势,做好充分的个人备课,保证每一节课的效率和质量。制定具体到人的培优补弱计划,在常规教学各环节中落实培优补弱措施,促进优生更优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明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