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办学基本规范
1.常规管理精细化。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积极性,打造优质的常态课,教务处联合级部、教研组、备课组长对任课教师的单元设计、课时设计、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进行全面检查和问题分析与反馈,在季校长的带领下教务处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巡查力度,从学生的课堂规范着手,加强学生课堂规范管理,及时与级部或相应教师进行沟通,从而保障教学常规活动的规范有序。
2.规范考试管理,从严组织考试。在期中、期末考场安排、监考安排、阅卷安排等考务工作方面都做到了科学高效,公正严明,组织严密,井然有序,考后跟进各年级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查摆不足,为之后的教育教学提供策略和思路。
第二学期参与和组织了自学考试、信息会考、英语听说考试、实验技能考试、优质均衡发展县测试、教师招聘考试、中考、会考、音乐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积极做好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区招考中心安排的各项考试任务。
3.规范学籍、图书、实验室、装备与平台管理及维护。学籍管理是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学籍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学籍运转良好,各种信息管理规范有序,学籍变动记录完整、准确、规范。图书、报纸、教辅及作业本的征订与发放,教师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和药品、及安全平台(包含危化品)的管理,东西多媒体的管理与维护都是教务处的常规工作,另外班班通与功能教室的维护,教育装备平台,赛事平台、视讯平台、直播创建由周明主任负责,教务处协助。
4.严格落实规范办学。各年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形成自主学习+培优补弱+特长提升为主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加强作业管理,通过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级部—班主任五级监管,优化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个小时的睡眠。
二、课堂提质增效
组织实验中学学科复习课例研讨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学科复习研讨,旨在提升在复习阶段学生有效学习的真实发生,为中考、会考、期中与期末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学科优质课复赛,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打磨,实践后再反思总结提升,2024年上半年,我校共有7名教师荣获市级优质课,19位教师荣获区级优质课。
三、推动智慧课堂建设,确保试点效果
作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烟台市初中试点学校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试点学校,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目前已在我校实践三年,与诚海充分沟通,利用假期对平台资源进行补充。通过坚果智慧平台一万余条数据反馈实现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过程评价。AI智慧课堂和智课系统是我校实施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试点学校的重要载体,是基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教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和比赛中,我校教师荣获佳绩,其中地理组和生物组两位老师获山东省能力提升工程2.0优秀案例;英语组获烟台市电化教学技能优质课,化学组《原子的结构》课件在中央电教馆获奖,地理组的微课在烟台市获奖;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课题评选中物理组和生物组推送烟台市选拔;筑梦课堂课例评选中美术组姜辉老师的优课推送烟台市;智慧案例评选中英语组获区级奖项2个,信息组获区级奖项1个,物理组获市级奖项1个。
四、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少数家长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数量存在不满意的地方,教务处除了每天对各级部作业审核及在微官网公布外,同时不定期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抽查,级部也进行了问卷调查,据抽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少部分学生因为效率不高等其他原因完成得较晚,反思之后主要是学生作业没有充分考虑分层的原因,教务处工作的针对性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