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梅乙”?
1、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2、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人数明显增加,青少年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肝脏损害的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发展为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病毒携带者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而乙肝患者会出现相应症状或肝功能损害。
“艾梅乙”有哪些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同性或异性间无保护性的性行为,直接或间接与感染者有体液接触(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性伴侣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2、血液接触传播 如输注不规范血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如纹眉、纹身、剃须等。 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孕期母体中的病原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分娩时,母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宝宝皮肤、黏膜的损伤处进入宝宝体内。分娩后母亲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如亲吻、哺乳),病原体从宝宝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梅乙”?
1、学习、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证安全的性行为。青少年应积极接受全面的性教育,了解性健康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2、拒绝毒品,与“艾梅乙”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 3、防治性病,性病病人感染“艾梅乙”的危险更高。特别是梅毒、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等以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性病,溃疡使“艾梅乙”病毒更容易入侵。 4、青少年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性行为等),应该主动进行“艾梅乙”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