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初级中学2023-2024下学期初中部教研活动总结

日期:2024-09-13     

字号:

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初级中学

2023-2024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天道酬勤,岁物丰成。2023年是我校各项课程改革的总结提升年,也是最紧张繁忙的一年。这学期,我们始终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目标的针对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新跨越的工作思路。我们一方面要始终如一的坚持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方向,同时要遵循莱山区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以争创一流、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公道、实干、创新、守纪”教体精神为导向,破解难题、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在过去的一学期里,院格庄初级中学初中部的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抓教育科研,深化新课改

坚持教研与教学两手抓,真抓实干,务实求新。今年我校有5项市课题进入结题阶段,其中3项已经成功结题,3项市课题成功立项,一项省教改项目成功立项。我们以校为本,主要开展了三项市级课题研究,其中一项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课堂改革探索》,致力于打造特色智慧课堂;一项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四三二”分段教育的实践探索》。我们以深化“九年一贯制”改革为抓手,以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新型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陈出新打造智慧课堂。

通过努力,我们通过了烟台市信息技术2.0试点校和国家级信息化教与学示范校的考核验收,依托专业信息技术平台,以师生发展为本,实施新型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课堂,具体成绩如下:

1.我校新型教与学模式省市级获奖案例持续增加,其中9月,我校报送的案例被评选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实施类教研组典型案例。

2.2023年,我校教师到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初中和烟台双语学校进行送课研学,我们的混合式课改经验和做法,受到巫山县教研同仁一致好评,2023年5月和10月,我校先后两次参加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经验交流会,分别以《在个性化漫溯中回归教育本真》和《科技赋能教育 数据助力发展》做汇报交流。2023.12月,我校以《信息化课堂探索的道与术——一所乡村学校对初中个性化育人的探索与思考》在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专题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

3.这学期,共进行了4轮听评课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36节校级公开课。我校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学校改革的系列文章先后多次在省市区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并被评为数字化好学校。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我校教师有5人在区新师培训中担任指导教师,3人在23年市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经验分享,5人被聘为鲁东大学的校外指导教师。3位教师在烟台市课堂教学改革暨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会议上做经验分享。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合作学习中小老师当的有声有色,我们不仅有静悄悄的课堂,也有充满竞争的激烈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信的笑容,看到了学生眼里的光,也看到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三、构建德育实施新格局

围绕学校的“三风一训”( 校训:责任、荣誉、博爱、创新;校风:民主、和谐、求实、敬业;教风:严谨、乐教、明德、启智;学风:自主、合作、探究、践行),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立德树人格局,坚持以课堂为阵地、活动为载体,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基础,以主题教育为板块,各学段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经典诵读”等德育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在三个学段,尝试使同一主题的内容向上呈梯次分部,最终在九年内螺旋式完成所有主题的德育板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翰墨轩”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超轻粘土工作坊、曳步舞社团、经典诵读社团、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等,为德育创造条件,搭设舞台,提供帮助。

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和“学生会”,设置主席团、纪检部、文体部、宣传部、卫生部、安全部。学生会成员高度自治,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借此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德育落到实处。

四、探索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的深度融合

依托先进平台 实现个性化发展。要继续强化以自主学习单为抓手,以平板电脑为载体,通过“三段六步教学法”,搭起深度学习教材的脚手架,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与发现,让教师变为课堂引导者,最终打造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样态课堂。实现了自主学习单的全面广泛使用,依据自主学习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通过设立校级公开课和示范课,引领广大教师紧跟课改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通过校级教研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微能力点的有机结合;加强班级文化小组建设,通过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实现了教学活动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反馈”三段创新分配时间和组织计划,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体,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用精讲点拨助学。探索出试卷讲评课的新模式:教师通过试题分析,按正确率决定纠错方式:正确率在80%以上的,推送详细的WORD版答案,学生自查自纠;在60%—79%的,拍摄解题微课推送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实际选学;在60%以下的,教师分专题精讲或细讲;最后,教师线上或线下推送精选习题巩固练习,同时精选有较高难度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加练(设计二微码提供答案供学生选做选学),再针对练习进行课后跟踪指导,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精准的试卷讲评。

五、坚持“双导师”制 实现优势引领

 一是让老教师、名师引领,打造“特色课堂”,把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学科教学,通过现场观摩和经验指导,充分发挥领头雁的辐射、带动作用。精准定位课改目标,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助力新教师成长。二是让初具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参与磨课,反复雕琢课堂,让他们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通过“以老带新”,丰盈每一位教师的底蕴,实现“教学相长”。三是“以赛带训”组织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技能的舞台,提供更多的机会历练成长,为开展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优秀“后备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要将课改意识当作一种品质,将奉献意识当作一种职责,贯穿于工作始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在实干中,适应新时代,抓住新机遇,展示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